夜雨成秋,恰上心头。窗外,雨潇潇的下着,心情也随着雨声不断的飘摇飘摇,飘入遥远的时空……
烟雨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历来人物江山竞秀。也不知是山水孕育了才人的才情还是才人赋予了山水的灵性,亦或是互为增益吧。
这佳山胜水与风流人物之间似乎永远都少不了一个特殊的角色——雨!试从古今佳作中咏“雨”之作的数量就可见一斑了。“雨”以其飘渺空灵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青睐。她就像一个多情而多变的精灵,演绎着也见证了多少人间离合悲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出了雨的惆怅惘然!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写出雨的多情与留恋。
“秋阴不散霜飞绝,留得残荷听雨声”写出了雨的凄清幽冷。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写出了雨的温柔宁谧。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出了雨的婉约空灵。
“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写出了雨的温润缠绵。
而“共眠一柯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更把文人雅士的风流蕴藉与一段情痴刻画得低回不已荡气回肠。
雨悄悄地下着。夜色盈窗,秋雨丝丝涓凉。听着窗外那潇潇雨声,有时仿佛轻吟浅唱,有时似耳边倾诉,有时像是促膝而谈,有时又犹如抚摸叮咛。听着听着,就会忘了窗前的小街,忘了街上的行人,忘了一切纷扰和喧嚣,心中注满了雨的音符。长了,久了,便于单调中平添了一些寂寞,生出些惆怅。何况,此时下的不是润物无声的春雨,也不是绿肥红瘦的夏雨,更不是阴晦夹着寒气的冬雨,而是音清韵亮忧愁的秋雨。孤寂的夜,淅沥的雨声,将此身化解其中,人与自然融合,不由得就会思接千载,不胜感慨。这丝丝线线牵引出的声韵,一层层地包围着自己,密密的,厚厚的,令人沉醉。于是,就走进“柳花惊雪溥,麦雨涨田”的故乡。那苇叶斗笠,那稻草蓑衣,那淙淙淌水的田沟和沟边缩头独立的白鹭,那迷蒙中浸着湿草气息的炊烟……
雨声,是旅人敏感的神经。
看着被灯光拉得长长的我的影子,不禁缓缓地吟起纳兰词来,“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渐渐的,那潇潇的雨声似乎淡去了不少,只是无端的有点惘然,有点悲从中来……
在这样的雨夜里,我那几近荒芜的心田,一如干涸久了的小河,兀地享受着被滋润的幸福,可梦醒时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这只独飞的大雁依然找不到心灵憧憬的方响……
也不知过了多久,雨声初歇,晚凉潜上衫袖。中天寂静,只窗棂上偶尔有几滴滑落的水珠溅起的“滴答”声不时地问候着耳膜。目光期待的来回睃巡着,似乎想拈起此中的些须禅意。然而,“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切都是徒劳。忽然,眼角瞥过桌边的一本“屈原”的长体诗集和飘着绿茶清香的茶杯,心弦猛地拔动了一下,许多问题似乎都在一瞬间找到了答案……
人生,如同阅读一卷情节曲折而又充满悬念的长诗。我且行且诗,人在其内;又在其外,且读且思。而于寂寞中倾听雨声,又特别地撩人情思,于是,就更为深切地阅读人生这部长卷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也就是生活在这部长诗之中,有时流畅和谐,有时轻快洒脱,有时生硬滞涩,有时沉闷凝重——亦如这夜里秋雨声,不时地变化着,捉摸不定。我急于寻求它的尾声,因为世界这部长长的诗章是个完整的统一体,随着它的发展欣赏下去,就会理解得愈为深刻,于是,这夜雨声便显得更为幽眇更为深沉了。
是的,雨非有意,人自有心。“夜听秋雨”恰如品茶,品的不是茶水本身,而是一种心情。
-全文完-
▷ 进入北雁南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