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社会纪录》报道,日本高知赛马场出现了一匹屡战屡败的雌马“春丽”。“春丽”出身名门望族,从1988年开始,至今参加过113次赛马,每次每战必败,甚至是倒数第一、二名,每次人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厚望“她”能夺得第一,甚之为“她”拍电影,全体日本人都为“她”加油,日本首相也对“春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人气之旺,超过了那些家喻户晓的明星,成为日本人的另类偶像;这位8岁的名驹,去年为高丽赛场赚了5亿元日元。最终还是未能取得第一。
国人有卸磨杀驴之说,日本也有规定,没有获胜的马在退役之后也得被屠杀。可是日本民众不答应,众多的人为其投入了“养老基金”。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失败者的宽宏大量,尤其是对百折不挠的失败者。“春丽”的可爱,不是因为其失败而可爱,而是唤醒了人们允许失败的认识,每次都认真的跑,拼命的跑,能够耐得住同类的冷眼,还有驯驾者的鞭打;原谅失败,也就是原谅自己,谁没有失败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谁不是失败者?鲁迅说过:“失败了不气馁,才是民族的脊梁”,宽容别人也就是提升自己。一草一叶也顶着一个露水珠,允许弱者生存,这其实是人性的复苏,是失败为成功之母的哲学思想的体现,是失败不失志的美学演绎下的新偶像,是弱者自强不息、苦苦针扎者的精神寄托。希望“春丽”获胜是所有有良知的人们的共同愿望。由此我想到了前些年风行一时的岗位末尾淘汰制,同样的岗位,同样的活,同样的干法,有的人年轻力壮,精力好、记性好、手脚利索;有的人因年龄偏大,综合体能差的原因,工作难免有所闪失,他们工作仍然在生产一线,兢兢业业,不懈地努力着,然而,两者的待遇是不一样的,特别是精神上的待遇,受人歧视、冷眼、“鞭打”,甚之被“末尾淘汰”。末尾淘汰本身没有错,原本是用来奖勤罚懒,劣胜淘汰,竞争上岗,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生产的,但是执行起来却走了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只是用在了鞭打耕牛上,越是在“赛马场”上奔跑者越容易闪失;那些在“赛台”上观赛者稳坐“赛台”何有闪失,还有那些贡养在马圈里的“赛马”更是没有闪失的机会,又何曾被末尾淘汰?日本人对“春丽”的极大关注,给予我们太多的启示。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5-9-10 16:08:5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马超云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