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朱自清的散文< 背影>,我每每会被那种深沉厚重的父子情打动,质朴无华的语言讲述着人间的挚爱与亲情。可能是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浸染,内敛不失劲节的中国人总是太含蓄,含蓄到语言成为奢华,珍藏的爱象一口深邃的古井,清幽不见底,那个爱字总不肯轻易的说出口。那个身材有些臃肿的父亲,手里提着几个朱红的橘子,从站台爬上来,蹒跚的背影定格在发黄的记忆里。在战乱的流离中,在世事的无常中,父亲努力支撑着一个家,酸楚与悲喜交叠着,这就是人生的况味吧。大爱无声,父亲沉默的爱,让步入中年的作者因为少年的疏狂而隐隐怅悔,凝重沉厚的爱,在父亲沉甸甸的橘子里。
我小的时候。全国的经济都比较的紧张,母亲总是节衣缩食的给我买奶粉和炼乳。心灵手巧的她总会用简单的原料如同魔术一般做出花色纷繁的食物。我吃饭的时候她喜欢看着我,用充满温柔与怜爱的目光。唐山地震的那一年,我大约四岁,所幸家里的房屋没有倒塌,但墙上可怕的裂纹,让它随时有坍塌的可能。飞机盘旋着空投下食物,恰好我看到邻居的孩子手里拿着一块烙饼,而我没有,少不更事的我开始哭闹,连日奔波劳顿神色憔悴的母亲连连叹着气,用近乎哀求的口气哄着我,我却丝毫不肯停歇,那个时候的母亲只会洗衣做饭,也很少笑,不知什么时候,她冲进了屋子,拿了墙角的面,开始生火烙饼,灶膛里的火苗开始欢快的跳动,香气袅袅的升腾,母亲汗湿的脸颊有说不出的沉静,在火光的映衬下,有一种圣洁安详的母性的光辉。多年以后我想起这个情节我自责的心痛,母亲坚忍肃穆的爱就在她的食物中,转眼浮生半世的匆忙,母亲已是岁月班驳的老人了,"三十不立则不当立",我的手中依然空空如也,给予我生命的人,我又拿什么回报你呢?
读了作家史铁生的>,读懂了那个悲苦无助的母亲,在她难以逃离的苦涩与苍凉的命运中,有太多未完成的爱,有太多的不甘和不舍,我也明白了史铁生的一句话:我活下去和写作的唯一理由是母亲。
这时电话响了起来,母亲的声音里有孩子一样的兴奋:“快到中秋了,我买了好多的月饼,还做了你和外孙女喜欢的食物,记得来吃……”
本文已被编辑[冰雪落樱]于2005-9-8 12:36:4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北国黄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