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人月共圆的时节了。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芸芸众生,当在此时,举首望月,把酒问天,或体会那“皓月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的庄严美景,或吟唱那“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千古感怀。今夜,作为芸芸众生一员,我的胸臆也随着那“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中秋月,飘飘荡荡,流水不定。思绪如一匹奔驰骏马,在这月色寒光中,一会儿踌躇在中原大地,一会儿飘忽在黄土高原,一会儿又停步江南水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轮明月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我的故乡在中原,那里有我的童年,我的回忆,有已经年届九十、依然硬朗但却孤独贫困生活的外公,还有明月皎洁之下的那一杯黄土,那里长眠着曾经最疼我、而今我经常在梦中相见的外婆。
是在祖国最困难的六十年代初,父母把我送回到河南老家,是这两位老人含辛茹苦地把我抚养。多少次亲眼看见头顶手帕、肩抗锄头、手捂胸口、步履蹒跚,忍着巨大疼痛的外婆,从生产队干完活回来后,又灶上灶下忙碌;多少个夜晚,鸡鸣三更,是外婆那吱吱的纺车声把我从梦里惊醒,小小的煤油灯光,使外婆那慈祥的脸色更加蜡黄。在我童年的心里,总是涌动着长大后报恩的想法,但是没等我长大,外婆却在九九年的中秋之后散手人寰,驾鹤仙逝。外婆是在病魔的折磨中、在一生的劳累中痛苦地去世。所以,每到中秋时节,我总要赶回故乡,在外婆的坟上痛哭一回,片片纸灰随着热风璇起,就是我对老人家最后的孝敬和思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每到中秋,此流传千古之诗句,总会情不自禁涌入胸怀。中秋之夜,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一家人应该是在这银辉洒落、秋风送爽的时刻,欢欢聚聚享天伦之乐。然而,父母和我的居住,却以秦岭之分,为黄河长江两个流域。虽只百多公里,但要相聚一次,总是山也匆匆,水也匆匆。每次归家,若以准确时间告之,父母总会以手掐着时间,算计着孩子们该到那个地方了,然后倚门相望,望眼欲穿。若过了他们算计的时间我们还没有归家,他们总是惶惶然,徘徊于门前马路,焦急之形状,路人看了也为之感动。所以,每次回家,事前总不告诉,等突然出现在家门,给他们以惊喜。
父母一生忠于国事,故每次到家,都要先问是出差还是休假,若是因公出差,就要催促叮咛我们不要误了事情。有两年中秋节,借公差机会回到西安,父母高兴之状态无以言表。傍晚要回陕南时,父母把我们送出楼道,眼巴巴看着我们上车,然后千叮咛万叮咛:“山高路险,注意安全啊”。月光下,依稀能看见父母的白发,看见父母脸上流露出来的心疼和不舍。此时我的胸中,总滚动着一股难以名状的热流,泪湿眼眶。
“明月千里寄相思”,今年中秋,我的思念不仅寄于中原,寄于关中,还寄于江南水乡,因为我的独生女儿大学毕业,招聘到千里之外江南的一所大学任教。那也是在一个明月皎洁的夜晚,女儿和我们夫妇谈起了她的志向,虽然我们对女儿的选择心有不忍,但几经商量,最终还是以这样的话语告诉女儿:“要远行,就要趁你还年轻,要远行,就要趁你的脚力尚好,留在父母身边,老是长不大的”。女儿到江南已经一年了,这一年的十二个月圆之夜,我和爱人都要漫步旷野,寂静中仰望明月,让明月带去对她的思念;女儿到江南已经一年了,这一年的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我们都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看看江南那个地方的天气,是雨天还是晴天,然后一个电话,送去我们的叮咛,送去我们的期望。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想摘下一片秋日的红叶寄给月亮,我想掬上一捧秋日的山泉寄给月亮,随着月亮那温馨如水的银辉,栽种下我对故乡、对亲人的眷恋。仰望明月,思绪澎拜,我却分明看到了亲人和故乡寄托于明月,对我的那一片期盼和思念。仰望明月,热泪涟涟,就让我在这月光之下,再高声吟诵苏东坡那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文完-
▷ 进入南山孤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