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金秋飘香的季节,在这非同寻常即将来临的“教师节”,让我想起了在武汉上学时的毛老师。记得那是秋季刚开学时,因母亲有事,我去父亲所在的军区住了一个月,回来上学后碰到考试(拼音),我得了个大鸡蛋。在同学们的嘲笑中,毛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们,并对我说没关系,这次没考好,还有下次,并于课外时间帮我补课,当时我只是委屈得泪流满面。此时此刻想起当时的情景,心情难以言说。老师啊,我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表达对您的敬意呢?还记得经常唱的那首歌《我爱米兰》:“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它不是为了争春才开花\默默的把芳香洒满人心田……\小小的黄花朴素又明朗\它不是为了赞扬才开花\悄悄的用青春洒注我身边……”。老师,您是那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是您,孕育着希望托起了明天。无以回报,谨以此篇文字向您致敬!
——题记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工程师,是培育鲜艳花朵的辛勤园丁。要做一个优秀教师,可以从教师的教育实践中看她是否表现出她的艺术才能。“园丁”之所以谓之“园丁”,是因为他们善于育花,为祖国托起明天的希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如何让关键的概念及中心思想使学生掌握全部的知识、领会全部的思想内涵。所以说教学的过程一定要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的虚夸。那么,教师就要把她的至诚之心奉献给自己所教的学生,这样才能激出学生爱学习的心及使学生有善良、美好的愿望。
这个教育过程不仅表现教师的创造力,同时还要使学生先天就有的智力才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它不能只满足于一点点的进步,而是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地、充分地得到开发利用。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接受水平和所处的教育环境都不相同,教师决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或者说一种模式去完成你的教学,也不可能按照教师自己的爱好去实现。
暑假期间看了湖南台播的《十八岁的天空》,我非常欣赏里面的古越涛老师。古老师不仅新潮,还有些古灵精怪,他希望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不能整天死气沉沉,只知道读书,所以古老师还给学生一个十八岁的天空,当然少不了有个注重教育改革的好校长。古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作到用心用爱去了解。他是敏锐而全面的;他的语言是形象、生动丰富、机智的。教师首先要把赤诚之心奉献给自己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其内涵是深刻的,它是要激发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使之成为一个人的习惯、行为和信念。这样有助于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品学兼优、有高尚情操和有远大理想的人。
爱因斯坦曾说:“感情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真挚的爱最能打动学生的心,所谓“以情动之”,即教师有深情,方能使学生动真情啊!要使学生动情,老师本身必须有情。就像马克思所说的“用爱交换爱”。
曾看过吕丽老师写的一篇教师手记《把爱留在心灵深处》,她班上有个学生从3岁起父亲就死了,母亲改嫁,他从小跟随爷爷生活。有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我第一次帮妈妈或爸爸做某某事》。有个女同学看见这个学生写的是《我第一次帮爷爷擦背》,就告诉老师,老师在不知是谁的情况下说:“昨天不是要你们明白题目的意思再写吗?”等老师知道是他后,老师开始自责,因为她在学生本来已伤痕累累的心上又划了重重的一刀。看过他的作文,把爷爷当成父亲来写,感情真挚细腻。老师当时找他道歉,他也和老师说了许多的心里话。经他同意,老师在课堂上念给全班同学听。从此以后,班里的同学对他更关心了,并向他伸出了温暖之手。所以吕丽老师说:“爱是缓解师生间的隔阂,可以春风化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可以化悲伤为力量,使集体生机勃勃。”
是啊,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能感受到温暖的母爱,从幼儿园到学校,周围有爱他的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那么,他将会感到人生是多美好,生活是多么充满阳光啊!在未来漫长的生命之路上,他将自信地迎接任何困难与挫折的打击,他终生都能够感受到自童年时就伴随着他的“爱之光”,不会因一时的挫折与困难而倒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古老师不就是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的朋友吗?正如泰戈尔说的:“爱是理解的别名。”
无论是教师的爱,还是对学生的爱,“爱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全面的能力培养。
爱的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爱的意识”和“爱的习惯”。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经过升旗仪式、唱国歌等教育,到平时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必须培养成一种意识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信念。
具有深刻内涵的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因为有了这种爱,我们从出生时的婴儿到长大成人;有了这种爱,我们人类才能战胜自然和我们人类自身造成的一次次毁灭性的自然环境的打击,只有社会完美了,人类自身也就更完美了。
那么,要想自身完美,我们就要不断的学习。学习语文,可以使我们在文学中感染爱的激情;学习数学,可以使我们的头脑思维灵活;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出爱的智慧;在学习艺术修养方面,我们的爱会更丰满,会更净化,因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所以知识是爱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力量,那么,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将给我们一种不一样的美的感受。
不过话说回来,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是很重要的。教师本身要热爱教育事业,处处为人师表。不仅要理解学生的心理所想,教师本身还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来约束自己。一个教师的修养如何,我们可以从他的语言与行为中判断,修养决定着教师语言的优美和粗俗。
教师不要随便的以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引起学生的错误判断对他们本身的能力,比如在某次考试中,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老师的鼓励,有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有的学生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这跟教师所用的语言有关。
再者,对教师来说,干瘪枯燥的语言,犹如白开水一样,令人无滋无味,听而生厌;相反,形象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妙趣横生,再加上肢体的动作,可触发学生的心灵激起感情波澜,进而产生学生对学习的动力。
而现在有些教师有种不好的作为,在课堂上教师有“保留”地教学,而在课后“有偿”地补课。许多家长敢怒不敢言,怕得罪老师后,在老师心中讨厌自己的孩子。那么,别人的孩子去补课,你的孩子能不去吗?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落后。在某小学,班主任教的都是语文和数学,一星期补三次课(每星期两个班),每月200元(最低价),照这样计算,教师一个月有多少“外快”显而易见。当然,有一部分的错是家长的纵容。想起70、80年代,学生学习落后,老师都非常着急,教师的补课都是无偿的(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是经济效益时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得好,要使知识被学生接受,并深入人心,就必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感情上缩短距离。
俗话说:“心诚能使顽石化”。杜甫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教师努力作春之“使者”;夏之“雨露”;秋之“硕果”;冬之“暖阳”。关注每一个学生,用“爱心”之情感滋润“祖国的花朵”,那么,天涯将绿遍智慧之芳草。
注:教师节将至,在此糊言乱言,请老师们勿怪呵。谨以此文:祝所有老师快乐!
-全文完-
▷ 进入spray海之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