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淡淡挂在天边,象记忆的水印,勾起昨夜辉煌的印象。
昨夜是十五,月亮象个大金盆,把山村照得亮堂堂。村人吃过饭,三三两两聚一块闲聊。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县城。说到县城大伙就都亢奋起来。去过,没去过的,都把县城渲染了一番。山村离县城远,还隔着几座大山,没有路,有的人一辈子没上过县城,但这一点不妨碍县城如头顶上的月亮,圆满地挂在他们的心头。穷人家说说也能乐上一宿。
末了,他们说:县城的排骨面,很香!
静静的月色里,就有口水滑过喉咙的声响,逐渐传了开去,山村在排骨面的香味中睡去。
他们夫妇没睡着,为一个决定兴奋着,明天他们要去县城。
“要翻几座山呢,娃能行吗?”女人枕着男人的胸膛忧虑地说。
“我行,我要吃排骨面。”孩子从被里一骨碌坐起来。
女人忙坐直了身:“好,好,带你去。”说完把孩子放回床上,拉好被子。
然后再次倚向露在被外的胸膛。
“县城是咋样的?”女人的眼睛亮了,男人的眼睛也亮了。
月亮淡淡挂在天边,象记忆的水印,勾起昨夜辉煌的印象。
上路了,男人扛着一袋东西,女人牵着孩子。孩子很兴奋,不时甩开妈妈的手,象追逐蝴蝶的小狗,左蹦右跳地,把坑洼的泥路踏得尘土飞扬。
第一座山,月亮的水印还挂在树梢。男人把右肩上的东西换到左肩,右手从腰上拿下把柴刀,走在前面,女人把孩子拉到中间。
咔嚓咔嚓,刀砍过杂树,沙沙沙沙,脚步踩响落叶,山迎着晨晖慢慢苏醒,几声鸟鸣在风中传远。
第二座山,天边烧出一片火红。男人的额头冒着汗。“歇会吧。”女人帮男人卸下肩上的东西,找一处石头坐下。孩子掀着小石头找蟋蟀。
“还不安分坐会,等会别走不动。”
“我不累,嘿,捉到了,好大一个铁甲大将军!”孩子举着一只大蟋蟀想给妈妈看,谁知没捉紧,蟋蟀一蹦就落回了草丛。孩子跟着扑了过去。
第三座山,站在山顶,可以看见远处县城把太阳高高托起。
“看到了,看到了!”孩子高兴地蹦了起来,着地时踩着块石头一滑。女人急忙一拽:“要死啊!”一拍孩子的屁股。孩子老实了下来,眼睛溜溜地看着前方。
男人把东西又换了一边肩头。
“重吧?”女人问。
“不重,城里人会稀罕这些吗?”
“不晓得,反正家里有,说不定卖得了,也让娃尝尝排骨面。”
“排骨面!”孩子又一蹦,窜到爸爸身边。
“爸,排骨面咋味?”
“香!”男人、女人齐声说,口里吧嗒着,回味似的。
“咋香,比香芋还香?”
“还香。”
“比二狗家的烙饼还香?”
“还香。”
“比二狗家的烙饼还香,二狗还没来过县城呢。”孩子一脸的神气,仿佛一村的孩子正围着他,涎着口水央求他讲排骨面的滋味。
下了山,走了小段泥路,就见着大路了。孩子象只蚱蜢在宽宽的水泥路上蹦达。
太阳被一栋大楼托到天正中,四周的人多起来了,还有各种汽车、摩托车在穿梭。孩子害羞地半低着头,眼睛从下面往上勾,眨也不眨一下,怕漏了什么。
“老乡,搭车不?县城一块钱。”一部小四轮挨过来,卜——的一声喇叭把孩子吓得直往女人身后躲。
“这不是县城吗?”女的低声问男人。
“敢情不是。”男人嘀咕一句,抬起头对小四轮:“不搭车了,劳烦兄弟,到县城是走这条路吧,还多远?”
小四轮卜——地开远了,留下一屁股的烟。
“还有三四里呢。”一个摆着地摊的老人说。
“谢谢。”男人把肩上的东西顿正位置,大步朝前走去。
“娃,快点,只有三四里路了,快到了。”女人牵起孩子的手,象牵起香喷喷的太阳和希望,脚步也麻利起来了。
“妈,好香啊——”孩子站在一间面馆外挪不开脚步。
“排骨面,吃碗排骨面咧——”面馆的师傅一边吆喝着,一边麻利地把面扣到碗里。
“排骨面?”
“是县城了!”
三口子停下脚步,孩子拼命地咽着口水。
“快把芋头放下,这一路四五十斤够你托的。”女人边说边帮男人把肩上的东西卸下,解开绳子。一个个滚圆的芋头就争着露出了脸。
“这芋头卖吗?”一个穿着花衣的中年妇女走过来问,衣服上鲜艳的红花跟着她俯向那还散着热气的芋头。
“卖,卖——”女人忙说,并下意识地扯扯自己洗得发白的衬衣。
“多少钱一斤?”
“多少钱一斤?”女人忙转向男人。男人也一谔,想了一会迟疑地说:“一块钱两个吧。”
“一块钱两个?”中年妇女怕听错似地,一边已把手放到芋头中间。旁边又围过来几个妇女。
“对,一块钱两个,任挑。”男人看到围过来的人,口气坚定了很多。
一大袋芋头一下子给抢光了,男人和女人的手中各抓着十来张小票子。
“真稀罕啊。”男人笑着说。
“敢情吃排骨面吃多了,腻了。”女人也笑,一边紧紧箍住孩子的手。
“给你买件新衣裳吧,象刚才大婶那件,大花的。”男人说。
“不,富生说城里有个中医,专医腰疼,咱去抓两剂,你这腰也疼了这些年了。”
“腰疼算啥,没事。”
“没事,下雨天你半夜咋老哼哼。”
“老毛病哪能说医就医,别没的浪费钱。”
“你啊——”
“走,买衣裳去。”
“不,那花花绿绿的咱不敢穿。”
“咋不敢穿?”
“咱那地方,穿给谁看?”女人小声嘀咕,然后提高声音:“抓药去。”
“买衣服。”男人的口气加重了。
“买药。”女人的口气也重了。
“爸,妈,我饿。”孩子可怜巴巴地说,一边用眼勾着面馆。
“排骨面。”男人和女人不再争了,一人一边牵起孩子走向面馆。
“吃面咧,多少碗?”师傅一边招呼一边手不停地。
“这排骨面多少钱一碗?”
“两块钱一碗。”
“两块钱一碗?”女人睁大了眼,看一眼孩子,又看一眼男人手中的票子,还下意识地按按自己的裤袋。
“四个芋头换一碗,不亏。”男人低声对女人说,然后转向师傅:“来两碗吧。”说完就牵过女人和孩子在靠里的一张桌子坐下。
“那你呢?”女人低声问。
“我有这。”男人掏出一把番薯干,“你看这隔年番薯晒的就是好,都出糖了。”
“你的胃不好,还是……”女人还没说完,面就上来了。
“吃,别让城里人笑话。”男人接过两碗面。放到女人和孩子面前,又给他们放好两双筷子。
“师傅,能给个小碗吗?”女人怯怯地说,末了脸一红又添一句:“孩子怕烫。”
“我不怕烫。”孩子早埋在面里了。
碗来了,女人接在手,举起筷子。孩子忙把自己那碗面往里一挪。
“小心弄翻了,看你吃啥!”女人一边把孩子的碗挪进点,一边从自己碗中夹面到空碗里。夹了几筷,再倒了点汤,就把大碗轻轻推到男人面前,“都就着吃。”从男人手边拿了几块番薯干。
“把那碗给我。”男人把碗推回到女人面前,要去拿小碗。
女人把小碗往近挪:“你一个大男人吃这小碗,让人笑话。”
男人不争了,拿起筷子,往女人的碗里夹面。面很长,女人忙举起筷子接着。于是,男人夹来,女人夹去,好大一会工夫,才把面分清到两个碗里。
孩子早把一碗面都吃光了,连汤也舔干净了,眼定定地看着妈妈的碗。
女人笑着伸出一个手指点了点孩子的额,小声骂了一句,举起碗把面都倒到孩子的碗里。孩子兴奋地再次埋入面中。
男人喝了口汤,夹了一大筷子面到女人碗中:“真香,吃吧。”女人用筷子夹起一条放进口中:“真香!”
“这路真宽,又平,不坳脚。”女人看着外面的马路,象看昨夜的月亮。
“咱村也要修路了。”男人说。
“真的?那到时就可把咱爸咱妈也带来城里看看,尝尝这排骨面。”女人的眼闪着光。
“到时,咱村都富了,怕就不稀罕这城里了。”
“穷了多少辈了,哪能说富就富啊?”
“以前不能,现在就能,听说不仅修路,还办厂,盖楼房。”
“真的?”
“假不了,那天我亲眼看见村长陪县里的领导视察呢。”
“视察,你近来学了好些新鲜词。”
“这算啥,这排骨面也没啥,咱也能做。”
“做面?”
“等路修好,咱在村里也开间面店。”
“做排骨面?”
男人点头。
“天天有排骨面吃?”
“嗯。”
“娃、咱爸、咱妈也天天吃?”
“嗯。”
“那敢情好啊!”
“吃吧,面凉了。”男人说着,美美地咬了口番薯干。
男人的碗里空着,女人面前的碗却满满的。女人望着男人,眼里象罩着一层雾。男人望着远处,眼里象网着一空的星星。
孩子的碗又空了,女人笑着再次面倒给了孩子。
“先生、小姐给点面吃吧。”一个老乞丐不知什么时候挨近了桌子,眼睛直直地盯着孩子的碗。
“走,走,走,别处蹭去。”面馆的师傅,挥着勺子赶走了乞丐。
“你说这城里怎么还有乞丐,咱乡下都没讨饭的了。”
“越富的地方越有穷的人。”
“刚才那人有咱爸的年纪了吧?”
“我看不止。”
“他肯定是饿急了,也谗这排骨面吧。”
孩子吃完了,碗里留着点汤。女人站起来时,顺手拿起碗,把汤喝了。男人把钱递给师傅:“师傅,再给做两碗装着走。”
女人急:“还要两碗?”
“给咱爸,咱妈尝尝,谁知路几时修好。”
女人不说话了,默默牵着孩子,一边手还拿着番薯干。
很快,两碗面做好了,师傅拿出两个快餐盒。
“师傅,不用碗了,就拿袋子。”女人忙说。
“用碗装着凉得慢。”
“哦,那是,那是,可这碗得多少……”
“不用钱,送的。”
“哦——”男人和女人都舒了口气,笑了,阳光从他们的脸上滑过,把整个面馆都照亮了。
一家三口,挂着笑,走出面馆。
“那个讨饭的。”孩子突然用手一指。
顺着孩子的手,男人和女人看到了刚才的老乞丐。他正蹲在一个墙角,呆呆地望着面馆里的人,满脸污垢掩盖不住腊黄的颜色,一身的衣服只剩几条布条。
面馆里,几个衣着鲜丽的年轻人付钱走了出来,每个碗里都剩着小半碗面,乞丐看到了,冲过去。刚冲到桌边,那些面已给师傅收起倒到馊水桶里。师傅又挥着勺子把他赶开,顺便赶走几只苍蝇。
“走吧。”女人皱着眉,拉开好奇的孩子。
“爸,他也没吃过排骨面吧?”孩子问。
男人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头,向女人伸出手。女人一怔,然后明白了。
“这是给咱爸咱妈的。”
“下次把他们带来这吃个够。”
“可谁知路几时修好。”
“你倒是给还是不给。”男人不耐烦了。
女人含着泪把手中的面给了男人。男人一接过,就大步走到乞丐面前,放下面快步走开。
一家三口又上路了,几部小四轮靠近去揽生意,都给打发走了。
太阳给县城的楼房吞下了,街灯跟着亮了起来,三个身影消失在山中。
山的那边,还是山。
山的那边,月亮升起,在遥远的山村,很圆,很亮。
-全文完-
▷ 进入昨夜风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