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接到在乡下老家中心小学当教师的堂兄的电话,电话中反映村中一些父母亲双双外出打工,有的把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管教,有的干脆让孩子休学,村里“留守孩子”越来越多了。
“上学期我班有52个学生 ,这学期刚开学,跟随父母外出务工走了3个,还有4个休学了。我们高年级班还好些,三年级班有四、五个学生,竟然也闹着要跟父母去东莞。这种现象几乎每个年级都有,叫我们这几个当班主任的怎么办呢?”
“留守孩子”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地或国外打工、经商等造成的特殊群体。其实,笔者堂兄电话里反映的此种现象在我国农村中小学已经相当普遍,而且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孩子形成了一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留守大军”。究其主要原因,是方兴未艾的外出打工热潮中一些学生家长只图挣钱,而把孩子的学习抛之脑后的结果。这些缺少了父母关爱和管束的“留守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在教育上存在两大不利因素。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孩子”不得不由他人代养。这些代养人绝大多数是孩子的祖辈,还有一部分是亲戚朋友,只有少数由教师代管。这种代养人的身份构成,决定了他们的文化水平总体较低,绝大多数只具有初中、小学文化水平,还有少部分几乎是文盲。普遍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他们在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笔者一亲戚,去年春带着妻儿在深圳某中外合资玩具厂打工,值得一读初中二年级的孩子交给年愈七旬的爷爷奶奶,结果本来品学兼优的孩子成绩一落千丈,跟不上班了。另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父母在这一时期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由于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使这些孩子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
更令人担心的是,留守孩子在性格和情绪上的缺陷,甚至会对孩子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的影响。他们一旦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引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反思和重视。以笔者所在湖南耒阳市为例,去年全市聚众斗殴、抢劫、抢夺、盗窃作案人员中63%是未成年人 。他们中大部分是“留守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或在身边但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另一部分是受初、高中招生数量限制,应该上学而没有上学的失学少年。这些“留守孩子”缺少家庭管教和学校教育,过早流入社会而容易沦为违法犯罪分子。如耒阳市公安局蔡子池派出所最近捣毁的一个6人的少年抢劫团伙中,其中有3人是因父母离异,一个由外婆带养,一个由姑妈抚养,还有2人是因父母忙于做生意或赌博,无精力管教。更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留守孩子”中相当一部分人未达“法定”追究责任年龄,公安机关也不好打击处理,又缺乏社会帮教组织和场所,抓了只能放放,基本是束手无策。最近,哈尔滨市南岗分局一派出所破获一起重大盗窃案件,实施盗窃的是三名未成年人, 最小的是12岁的小强。令人惋惜的是,小强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曾担任过班长,然而随着9岁时父母去日本打工,他由70多岁的爷爷奶奶照看,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少了父母约束的小强开始厌学,经常出入录像厅和网吧,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到案发前他已旷课很长一段时间了,并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混在一起。而此次实施盗窃,小强也是因为没钱上网吧了,就随社会上认识的朋友去寻钱道。可悲的是,这几个孩子被抓获后,居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构成犯罪。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农村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纷纷外出打工。诚然,家庭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当地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做家长的不能只顾赚钱,忽视“留守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下世纪振兴中华的重任,如果不从小把孩子培养好、教育好,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一切岂不成了空口号?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当你们雄心壮志在南方闯荡时,别忘了留守在老家的孩子啊!
2005年8月26日上午作
-全文完-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