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不能入睡,手捧《野草》,坐在夜的深处,沉思、凝望……
一缕风,轻盈地跨过阳台,穿过窗子,飘入我的书房,吻着我的面颊。一丝凉爽,触摸我的神经。蓦的豁然:哦,已经立秋十多天了。
立秋,是不是就意味着夏日从人们的视野里匿迹,炎热、浮躁从此远遁?立秋,是不是就意味着秋天走进人们的心灵,凉爽、宁静从此降临?不管怎样,夏,确乎是渐渐地“笑渐不闻声渐悄了”,渐行渐远,逐渐模糊。秋,确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越来越近,棱角分明。
秋,看不够,说不完,品不够,梦不完。
秋,是一个童话,染上了孩童五彩斑斓的梦幻,更其神秘诱人。秋,是一段古老的歌谣,从亘古走向明朝,历经风雨,愈显她的丰腴与成熟。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是自然赋予秋的变化。但一经文人墨客的点染,秋的一切,从她的装束,到她的灵魂,都戴上了人的面具,成了人的传声筒。你说,这是秋的一种荣耀,还是秋的一种悲哀?
“秋风,秋雨,愁煞人。”李清照在历史的沉浮里,与丈夫的离情别绪里,凄清、孤寂,伴着秋风秋雨飘零着。诗圣杜甫亦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里,抒发着“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无奈与愁苦。庾信的“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让人感受到秋天气息的萧瑟与荒索。徐志摩的《私语》里,“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一刻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懦弱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掉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就连他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都随秋而去,无可奈何,莫之奈何!
秋的凄清、萧索,一旦染上人的孤寂与情愁,更添几分感伤,只有“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秋,又是可人的!
美丽的景致且不说,挂在枝头,埋在地下的收获,早已舒展着人们额头上的皱纹。喜悦,收获的喜悦,由内而外,自然地流淌,一如汩汩清泉,流出的是清冽甘甜。人们在收获中看到了秋平静中暴涨的激情。
在这成熟、收获的金秋里,就连枯黄的落叶,都兴高采烈的翩翩起舞;就连秋雨也不再是泪水涟涟,而是一种缠绵的留恋,是一份感动的美丽;就连秋风也不凄清,是她催熟了果实,是她染得秋,流光溢彩,是她吹绽了人们的笑颜。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在杜牧的眼里,看到了秋的精彩,既有孤松小枫掩映生姿,更有那生活情味的荡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代天骄毛泽东,立于秋的高岗,是何等的潇洒、慷慨、激昂、豪迈!
秋的忧伤与喜悦,丰满着秋,使秋落得丰盈。我喜欢秋的凄清,也喜欢秋的热闹。我喜欢秋的愁绪,也喜欢秋的笑靥。
但我更喜欢秋的心。秋景,是迷人的;秋实,是诱人的;秋韵,是醉人的;秋心,是宜人的。喜欢秋心的平淡与宁静。
夏,是激情的象征,一如慷慨激昂的合唱,一如波澜壮阔的大海。立在夏里,你的血液不得不沸腾。
冬,是肃杀的象征,一如低沉死寂的哀乐,一如死去千年的尸骨。立在冬里,你的思维不能不凝滞。
而秋,既没有夏的狂热,又没有冬的漠然。她是平和的,宁静的,一如深夜皎洁的月色,不与太阳争辉;一如夜里的昙花,静悄悄的开,不与白日里的鲜花争奇斗艳。
秋,就像人们在品一杯清茶,淡淡的,却沁人心脾!
有道是“六十不死活埋”。而如今,一百多岁的寿星,越来越多。对于人生,什么时候算是进入了秋季?是“半百”吗?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之时,是否就意味着进入了人生的秋季?
但我总认为应该是“花甲”之年吧。人过六十,经历了春的憧憬,历经了夏的狂热,失落过,收获过,痛苦过,欢乐过。遍尝世间百味,方知人生真谛。一切淡如水。亦有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沉稳与宁静。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描写人生的秋季还是冬季?我分不清楚。但人生不应如此荒凉、无奈的。还是叶剑英老元帅说得好“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你看,人生,其实就是一种观点,一种态度。你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生活,生活就换了一张面孔。就像赫胥黎所说的“充满着欢乐与战斗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快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生活着,你总得心平气和,心中总得充满希望。希望是一盏灯,照亮你前进的道路。只要心存希望,即使倒下了,微笑也会挂在嘴角。鲁迅在《记谈话》里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夜深了,合上《野草》,《过客》一文最后的两句话还记忆犹新:“女孩扶老人走进土屋,随即阖了门。过客,向野地里踉跄的闯进去,夜色跟在他后面。”
夜已经很深了,我站在秋的门口,思忖着……
-全文完-
▷ 进入一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