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好一幅挂图姜开勇

发表于-2005年08月21日 下午3:33评论-1条

听说一学校的教室前挂了整幅二十四孝图,有人对此疑惑不解,纷纷诘难。领导辩解说:我们想宏扬中国古代文化,让学生懂得尊重父母,讲孝道,何错之有?我认为这个领导说的道理好象是堂而皇之,其实是不堪一击的。

我们来举个例子:“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除此外,还有“董永卖身葬父,后汉黄香扇枕温衾,晋朝孟宗哭竹生笋等等。

首先我们要认清封建社会的“孝”与社会主义的“孝”有着本质的不同,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其地位的确立,巩固,制定的一些孝道规范,孔子曾编撰《孝经》,论述了封建孝道和孝治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优异的道德准则。几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推崇备至。连唐玄宗为此作注解,作序,书写,宣传。其中的光辉思想润育古今,它顺应了历史发展,为封建统治者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的作用。

可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宣传的是社会主义新道德,新文化,因此孝文化也和过去是格格不入的。试想,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母亲饭吃不够,就一定要将儿子埋了吗?父亲被老虎伤害,一个小孩非要饲虎吗,这是对人性的摧残,对生命的肆虐。这是与以人为本的思想不相容的。试想,这些封建遗毒,能让学生接受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封建道德规范早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它们有的是愚昧的,甚至是反动的。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那些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和睦相处等传统美德,经过时代的过滤,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应该获其精髓。倘若一味地兼收并蓄,那在接受宝贵遗产的同时,也把垃圾尽情吸收了。

其次,这种方法是不适宜的。目前的教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在于它不能从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启迪学生智慧,喜闻乐见的故事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果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各农家小户,让他们体味一下父母劳作的艰辛,养老抚幼的辛劳,岂不事半功倍。

其实这样的活生生的教材比比皆是。记得曾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一则广告:一个年轻的妈妈为年迈的祖母,洗脚剪指甲,她那幼小的儿子,也学着样子端着一盆水为妈妈洗脚,我看后非常感动,这些都是我们的活教材,如果能用这种方式,岂不比那二十四图更实在。

我小时候听过一则故事:讲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将母亲抬到山上,连人带筐丢弃荒野。可儿子却把箩筐拾回来,父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儿子说:等你们老了,我好抬你们呀。两夫妻羞愧难当,赶紧将母亲接回来。这个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比那两十四孝图岂不更有说服力。

其实我国古代文化中这样的精华举不胜举,李密的“结草”,孟郊的“慈母”,孔融的让梨,张良的进履感动着古今多少人;就连羊的跪乳恩,鸦的反哺情等一系列生动的教材也是光照千秋,为什么我们要舍本求末呢。

那位领导或许是好心,但作法是相当幼稚的,试想想,如果用这种道德观来影响学生,那学生的畸形发展,对社会对自己又有何益呢?

挂图应该摘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姜开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紫色菊
☆ 编辑点评 ☆
紫色菊点评:

同感。社会在前进,当时的一些优良传统也许对于新时代的今天并不适用,过于强调反而误入岐途。

文章评论共[1]个
蓝丁香-评论

教育没错,只是要选择正确的方法。
  【姜开勇 回复】:我相信"孝",只是那些图里面有很多太过于腐朽的东西.不摒弃不行. [2005-8-23 18:08:00]
  【姜开勇 回复】:谢谢蓝丁香的关注. [2005-8-23 18:08:56]at:2005年08月22日 下午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