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食客浅说老娄

发表于-2005年08月20日 下午3:57评论-5条

风露食客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在下以为:人以食为天。实际上,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都是地球上的食客。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吗?有,金庸、古龙、梁羽生笔下的那些仗剑而行、打遍天下、随心所欲的侠士们,他们是不吃饭的,否则,他们将何以为生?老百姓得男耕女织,辛勤劳作,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修炼绝世武功;官宦富豪人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下不了苦功,也没有必要下那苦功,去终身以修炼武功、行侠仗义为职业(他们的本性也决定了,他们不会行侠仗义);还有那些遁入空门的和尚道士,放着清闲日子不过,也来到红尘,参合血淋淋的格斗搏杀,从根本上违背他们所信奉的教义不说,同样也会面临一个吃什么的问题。但你不能不把他们当作食客对待,即便是他们像某些昆虫那样餐风饮露。不管这种人存在不存在,存在多少,我们姑且称他们为风露食客吧。倘若十三亿人都能成为风露食客,国务院总理该是一个多么轻松的职务呀!

贡奉食客

这种食客在中国历史上存在长达三千年以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连同这王土之上的一切食物,也统统归于王(皇)室。所有权是如此的明晰,谁想居为己有,谁就是造反,求生的结果就是求死。他们吃的一切食物,都是老百姓贡奉的。既然是贡奉,就应该是主动的,自愿的,乐意的,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取得的,总之以王(皇)为中心的王(皇)室成员们,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他们一顿饭要上数百道菜肴,山珍海味,珍禽异兽,百般花样,穷尽人间美味。说他们是神仙过的日子,那是贬低了他们;神仙不在凡间,哪有人间的如此享受。汉代有个只在位二十七天的皇帝,听到老百姓闹饥荒、人相食的禀奏后,竟然惊奇地发问,为什么不吃肉羹?他说的也对,如果老百姓在死人的尸体上取原料的话,的确是可以顿顿吃肉羹的。谁说贡奉食客吃的是动物的肉,他们分明吃的是老百姓的肉哇!

朝服食客

朝服食客可能比贡奉食客的历史还要长一些,因为辛亥革命以后,皇帝没了,但著朝服者依然存在。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秦汉时期,地方官职中有“牧”这个名称。如果老百姓是羊的话,那么,这些地方官就是朝廷的牧羊犬。羊吃草,牧羊犬不吃草;他们的主子是肉食者,他们吃主子赏赐的残肉和剩骨头,却美其名曰俸禄。主子的赏赐是有限的,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时,他们就吃羊,由犬变成了狼。一个贪官当道、污吏横行的时代,无疑是最黑暗的时代;然而,一个遍地清官、处处廉吏的时代就好吗?不见得。所有的官都清了,所有的吏都廉了,这个时代肯定山穷水尽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了。当众多的羊再也养活不起些许的牧羊犬的时候,羊、牧羊犬,连同他们的主子,还有什么存活的余地呢?从这种意义上讲,后者比前者更可怕!老百姓不要贪官污吏,痛恨贪官污吏,但他们却错爱了青天大老爷。只有当朝服食客不再是牧羊犬,老百姓也不再是羊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走向文明了。

锦衣食客

吃穿二字是相互照应的。一般来说,看其穿,便知其吃;当然,济公自当别论,他喝烧酒吃狗肉,却故意衣衫褴褛,为了和穷人打成一片。锦衣是相对于布衣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布衣,不是不仕之人,是取其本义。如果说,贡奉食客、朝服食客生活在社会的上层的话,那么,锦衣食客就生活在社会的中层。按照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理论,锦衣者也是由布衣演变而来的。如果他们的来路比较正当,他们的原始积累肯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他们或数辈经商,或几代务工,节衣缩食,日积月累,始得渐渐富裕,成了锦衣食客。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成为锦衣食客之后,会蜕变为土豪劣绅,古人说的富贵不能淫,便是对他们说的,是对他们的要求。但穷生盗意、富生淫欲,却是一个普遍规律。穷了去偷盗,还情有可原;锦衣食客酒足饭饱之后,常常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做一些有失体面的事情,却是不能宽宥的。

血汗食客

劳动是要出汗的,这是常识;但还得出血,就很费解。仔细琢磨,就会恍然大悟:当劳动的汗水不能与收获对等,尤其是劳动所得被不劳而获的人盘剥去的时候,心就会暗暗地流血。流血比流汗还要痛苦,难怪要把“血”放在“汗”的前面!一首“锄禾日当午”道明了盘中餐的来历;一首“朱门酒肉臭”,言尽了老百姓的痛苦。前者是汗,后者是血。古往今来,多少血汗食客,背负青天,面朝大地,腰弯成了黑猩猩,手磨成了老熊掌,依然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血汗食客,是这个地球上最多的也是最普通的食客,他们为食而生,为食而死,为食而奔波苦挣一生,直到耗尽最后一滴血,最后一滴汗。一个蔑视劳动者的社会是可悲的;然而,一个为劳动者刻意大唱特唱赞歌,似乎把劳动者捧上了天的社会,也是不正常的。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劳动创造了人,是人,就得劳动,无须刻意去抬高或贬低。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能自豪地说我是劳动者的时候,当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的劳动与回报对等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这个社会是完美的!

笔墨食客

哈哈,说到老本行来啦。古往今来,以笔墨为生者多多。但笔墨食客也分两种。一种是纯粹以笔墨换饭吃的,古时候没有作家一说,却有画师、诗人、文人学士,他们或以画作换钱,或以诗歌换酒,或以书法换饭,正正当当,劳动所得。一种是以笔墨换功名,从而间接换取饭碗的,他们须把自己的人身依附于朝廷,依附于官场,依附于上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变成违背读书人良知的人。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出路不外乎这么几条:入仕做官,伴官帮闲,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算命混饭,形成知识分子的梯级阶层。但无论他们属于哪个阶层,以笔墨换饭吃,都是命中注定的。现如今,知识分子的出路多了,但以笔墨为生依旧是一桩苦事,坚持正道的人很难换来舒心的足够的饭食,因此很多人在投机取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一个视知识分子为洪水猛兽的时代,当是洪水猛兽泛滥的时代;而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喊得震天响的社会,也是有缺陷的。敬畏、恐惧甚至仇视知识分子,与把知识分子抱在怀里猛亲热吻,同样有问题。不知同道们以为然否? 洁身自好,是对知识分子起码的要求,也是知识分子道德良知的底线,当我们不能改变什么的时候,我们就选择洁身自好吧。

伸手食客

古人说:君子不吃嗟来之食。真是坐着说话不腰疼!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当他维持生命的方式只剩下讨要的时候,他要么自尽,要么屈从,此外别无选择。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伸手食客中,也分三种人:被迫为之,权且为之和刻意为之。被迫为之者,或家中断炊,或疾病缠身,或残废无助;权且为之者,或家道中落,或一时落魄,或旅途被盗;而刻意为之者,却是以此为职业,深谙此道,受益匪浅的人。无论末代,还是盛世,这三种人都有,只是比例呈动态变化而已。一般来说,社会经济情况比较好的时候,刻意为之者的比例就会大许多。说这种人好逸恶劳,很不准确。伸手讨要,也要付出“劳动”,他得走东串西,逐人乞讨,且要付出人格尊严。这种人令人痛恨的往往不是其动机,而是其方式。他们或让一未成年小女孩胸挂一纸牌,上写父母病重等等情节,让你为小女孩的孝心解囊;或自言被人偷盗,归家无着,痛哭流涕,以换取你的同情而施舍,花样百出,令你难辩真假,颇有被人耍弄之感。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阿弥陀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老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漠孤寒点评:

老娄系列,必属精品

文章评论共[5]个
发呆的鱼-评论

吃就吃吧,能吃多吃点,偏这老娄,酒能喝出个三六九,吃也得吃出个架式来。
  【老娄 回复】:即便做个酒鬼也罢了,偏要食人间烟火。同样是人,却要分三六九等,悲乎?悲也!:) [2005-8-20 21:54:07]at:2005年08月20日 晚上9:50

北方的雪狼-评论

哈哈,不错,倒增长了不长见识:)at:2005年08月20日 晚上10:43

大漠雄关63-评论

深刻at:2005年08月21日 中午12:39

尧尧-评论

典故有失误!at:2005年08月21日 晚上11:59

雨蝶飞舞-评论

强!at:2005年08月23日 凌晨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