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美国联邦特工坐在沙发上,面前的茶几上,靠近自己这边的放着一只沙漏,远一点的另一边放着一盏煤油灯。跟他正对着的茶几的另一边沙发上坐着手里拿着手枪的年老的德国前纳粹间谍。“只要半个小时,只要那只沙漏里的沙漏完,你坐的沙发下面的定时炸弹就会让你去见上帝。”德国纳粹得意地说,“我从未失手过,我对自己很有信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联邦特工显得很镇静,他把身体朝前倾向茶几。“不许动,动一动,我就开枪打死你。”纳粹毫不留情地喝道。“我只是拿那只灯,让灯靠近我一点,这样我心里好觉得暖和一些。”联邦特工伸手拿过那盏灯,让它靠近那只沙漏。
沙漏里的沙在一点一点地减少,半小时很快地越来越少,联邦特工似乎听到了沙发下面定时器很响亮的滴答声。两人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那只沙漏。沙漏里的沙终于漏完了,半小时过去了,可奇怪的是,沙发没有爆炸。德国纳粹变了脸色,他喝令联邦特工站起来,两手趴在沙发旁边的墙上,自己则手握着手枪,走到沙发前,掀起沙发想查看情况,正在这时,炸弹爆炸了,把他炸了个稀巴烂。
原来联邦特工突然想起了一本书上讲到过的,沙漏只要加热,制成它的那种物质会膨胀,中间的孔就会变大,沙就会漏得快。联邦特工抱着侥幸心理,用那盏煤油灯烘烤沙漏,尽管灯的热量很少,但也只好试一试,结果沙在29分钟漏完了,联邦特工用自己的智慧救了自己。
这是一个有关沙漏的故事。
沙漏本来是古时用来计算时间的器具。如清代散文家方苞在他的文章《记左忠毅公逸事》里就写到史可法秉承老师的遗志,克尽职守,“数月不就寝……而让人背依之,漏鼓移则番代”。文中的“漏鼓”指的就是古代军队里用来计算时间的沙漏和打更的鼓,因为明代那时还没有发明制造表。人们行军打仗普遍用沙漏来计时。
那么现在呢,现代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用来计算时间的工具琳琅满目:表,钟,还有手机……可我们常常冷不防就看到沙漏,看到那个有着两个三角形状的古代用来计算时间的器具。听说下国际象棋就用沙漏来计算下棋的时间的。还有当你打开电脑时,在你等待窗口打开时,你每每看到一只小小的沙漏在动呢。我刚学电脑时,教电脑的老师竟把它叫做“小酒杯“。小酒杯在电脑上作等待时间的工具用,像话吗?难道设计它的设计师是个酒鬼?你仔细看一下呀,那明明是只小沙漏嘛,是用来做等待时间用的。设计电脑软件的人真的很聪明。古代用来计算时间的器具竟用在现代最先进的电脑上。
古为今用,无论那一个朝代,它的发展都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上,是继承和创新。凡是精华,它的生命力就长久。
沙漏就是一种精华。
现在提倡走进经典,走进经典文学,走进经典艺术,走进经典音乐……这是一种对古代灿烂文明的又一次垂青。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能经过时间的淘洗而留存久远的精华的东西。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而正因如此,古代好些朝代的有识之士都一次又一次地把目光重新投向远古去检拾文明的珍珠。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愈,柳宗元提倡的“古文运动”和明朝的“桐城派古文运动”。
多读些古文,多读些唐诗宋词,能帮助你增加些文化底蕴,陶冶性情,提高生活品味……
古代的精华,古为今用,运用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
就像在服装上,以前流行旗袍,现代女人穿起来别有一番风韵。不久又流行起唐装,男女老少都喜气洋洋地穿出了春节暖洋洋的一派风景。既有古韵,又有现代风味,真是别有一番洞天。唐朝是个太平盛世的朝代,现代的中国发展的脚步走得特快,人们都热切地盼望着自己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所以都很喜欢唐装,希望穿上唐装给自己带来好运……现代人喜欢怀旧,怀念古代美好的东西,怀旧给人带来一丝温馨,聪明的服装设计师就充分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功。人们喜欢游玩江南古镇,这也是一种怀旧情结。
怀旧多多少少表示了人们对现时的一种不满。“小楼昨夜又东风,古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南唐李后主因国破家亡而黯然神伤;“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宋朝大英雄岳武穆因不能收拾旧河山而忧心如焚;哀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大唐诗人杜甫更叹息自己像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们忧国忧民,“念天地之悠悠吧,独沧然而涕下”。境界如此之高而名垂青史。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高的境界的。现在的人们更多的是因为不满于自己现在的处境或现状,于是就会想起自己以前的风光无限,有点好汉勇提当年勇的味道。或者也只是哀叹“世风不古”,而当不平之事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却也表现得麻木不仁,明哲保身。
扯远了,还是回到沙漏上来吧。沙漏没有服装的时段性,更没有旅游风景的地域性,也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光环。它有它自己的特点。它更注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它将伴随着电脑的走向而一路地流行下去,风光下去,它将是永恒的。
想来还是很喜欢沙漏的,可惜自己未曾拥有过一个,朋友,你有吗?如有,送我一个如何?哈!
本文已被编辑[冰凤凰]于2005-8-20 10:56:0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扬眉出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