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是我们出生在六十年代,这一辈人,最常谈及的,也最怅然之事(对现代青少年的心态而言)。在物质贫乏的那个年代,人们能够相互尊重,互相礼让。童年的伙伴谁有幸得到了一件玩具,都会拿出来共同分享。低落的房屋,传出来的却是欢声笑语,周围流荡着是和谐乐曲。这可爱的乐曲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已被另一种音乐所代替·
分享这特别的词语在如今的报纸,教材上随处可见。可惜的是已经在现代青年人的思想中消声灭迹,即使有人费尽心思,寻寻觅觅也已无影踪。在我们遥远的中华有一句一直以来都时尚的俗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句话似乎是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所写的,它也说明了古先贤们有先知先觉之能耐。
我们这一代人,尽管是生活在那困难的环境之中,可是人与人之间还是能相互礼让,相互尊重,同甘共苦。先人后己的思想潮流成了那个时候的主旋律,助人为乐之事不胜枚举,随处可见。可这流传千古的美德,很快就要断送在开放而又自我的这一代青年人的手里了。这不是我的耸人听闻之谈,而是现实存在的最大问题。你看,忘恩负义之事,已不足为怪;恩将仇报之事,缕见不鲜;举手之劳就能救人一命之事却不为,睁着眼睛,淡漠地看着鲜活的生命消逝,而无动于衷之事,时有发生。古圣人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思想已经不适时局了,甚至变味了·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你能不为此心急如焚吗?你能不为道德的沦丧而感到悲哀吗?可作为一个无权无势,无名无誉的地狱客,又能怎么样呢?或许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昂天长叹。
现代青年人绝对无法想象到,我们那个年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景。因为当代年轻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想到的都是自己,一切为了自己。古先贤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简直成了他们的笑柄。教育在这个方面也显得苍白无力,有热心人士对现在青少年作了一项调查报到:有70%以上的青少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也从未曾为自己的父母做个任何一件事。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就是现代青年人心中只有索取,没有奉献。在“百善孝为先”的国度里,在以“孝”著称于世界的文明中国已经失去了培植“孝”的土壤。“孝”是古代中国的民魂;“孝”是中国美德的具体表现;“孝”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它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可今天“孝”已经无立足之地,可谓:日暮途穷。朋友,请你想一想:一个连对自己恩重如山,情深似海的父母都不爱,都不愿作出一点点奉献的冷淡吝啬之人,他能爱别人吗?如果有人回答:“能”的话。那么,我会说:这是天方夜谭。
一个国家的物质再富有,如果失去了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灵魂;如果失去了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准。那她也不能称为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因为它实质上已经是:精神亡国。所以说如何振救现代青年人的灵魂,如何提高现代青年人的道德素质,是当务之急。地狱客只能在这边无力的呐喊:救救中国的当代青年吧!救救当代青年的灵魂吧!
-全文完-
▷ 进入地狱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