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个不停,我和小妹一家及几个要好的朋友,临时取消了去西大河观光避暑的计划。也许是天公作美,才使得我有机会亲临圣容寺,一饱她的芳容。
圣容寺,地处永昌县城北十余公里处,此处曾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北路咽喉。有一狭长山谷,蜿蜒十余里,称为御山峡谷,在此数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遗有多处文物保护地。狭谷最窄处,一条小溪涓涓而动,隔谷相望的南北两山之巅,矗立有大小两座宝塔(现为国家级文物)。
北塔直下方的岩崖壁石上,挺立有一尊无首石佛像,石像肢体丰满,衣纹飘逸,远望似游走飘动,近观则庄严肃雅,令人恭敬之心油生,不由不顶礼膜拜。这便是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古“凉州番禾郡御容山圣容瑞像”。其盛名皆因始现于迦叶佛年代之久远;又于释迦牟尼佛时期,依一位著名高僧的神奇预言而应时显现;其后,更因其“首”的安放跌落预示着天下之兴衰而闻名于世。
关于此寺的来历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公元400年左右,我国北方曾有一位影响极大的高僧释慧达,俗名刘萨诃。相传他有超凡的预知和感应力,被称为圣僧,成为佛教的第22代宗师,在佛教典籍中多有记载,敦煌莫高窟也留有许多他的壁画故事。他在河西修行时,与弟子行至番禾县(今永昌县),望着御山遥礼,预言“此山当有像出”。若“灵相具者,则世乐时平。如其有缺,则世乱人苦”。在其预言86年后(北周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一日御山谷中山摇地动,断壁中现出一尊石佛肢体俱全,唯无首。当地官民十分震惊,即遣工匠雕出佛首,隆重安放,谁知白天安放,夜晚即跌落下来,多次如此。此后数十年间,天灾人祸不绝,应验了大师的预言。至公元557年的一日,距御山100公里的武威城东某地,夜现祥光,人们前去观望,发现一尊石佛头像,众人认为此头像便是御山石佛之首,于是僧众和官民用彩轿送至御山谷中,当安放至佛首肩部时“相去数尺,飞而暗合,无复差殊”。于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继而各朝皇帝借助此预言,修寺教民以图繁荣昌盛。还有记载说,公元644年,唐三奘法师从西域取经东归,途经该寺时听到此佛来历,曾向当地法师说,在西域某国曾听说有一尊佛忽然不知去向,原来是飞渡到此。这些传说说明圣容寺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上世纪50年代圣容寺被毁坏,唯有无首的石佛与山顶上的两座唐塔相伴,注视着千百年的历史演变和时代兴衰,也一直被中外佛学界和历史学家所关注和研究。
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江山几经易容,但圣容宝塔和圣容瑞像,其旧颜未改,仍在讲述着一个个亦真亦幻的故事。
我们顾不得闻听圣容寺的传说,只想一睹寺周围山石奇特的容貌。我们沿着还没有完全修好青石台阶缓缓而上,圣容寺“后院”景观即可映入眼帘。绵延的山脉仿佛象一座人工雕刻的石画,“凶猛的老虎”、“缓步的大象”、“沉睡的狮子”,每一幅画面都是那么栩栩如生。与我们同行的孩子们被眼前的景象“击活”了,他们大声呼喊着,大山回应着,好象整座山脉都动了起来。我仿佛置身在仙境之中。
顺着朋友的指点,我们又到了圣容寺的右侧。一片不大的树林好象是专门为游人提供的歇息场地,厚厚的绿草象地毯一样覆盖了整个树林的地面,让你不由得想躺在上面。树林的旁边有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是那么的清澈,游动在溪水中的小鱼都清晰可见。望着孩子们打捞小鱼的情景,我忽然一种从未有过的伤感。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富裕,可他们却很少有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我们的童年几乎是在“浑水摸鱼”的嬉笑中度过。
溪水依傍着的岩崖壁石,千姿百态,怪石林立,足可以与昆明的“石林”相媲美,景色甚为壮观。
在我即将离开圣容寺时,在这里施工的权威人士称:“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永昌的对外知名度,2003年永昌县就开始重新修复圣容寺庙宇,今年大殿和偏殿将完工。同时将对两座地基下陷,塔身倾斜的唐塔加以保护维修。另外,对峡谷中保存约10公里的汉代、明代长城,崖壁上的西夏六体文刻(佛教六字真言),元亦都护高昌王墓等文化遗迹都将加以保护维修。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重睹圣容寺的辉煌。
-全文完-
▷ 进入柳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