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上午,吉林市文庙博物馆孔庙正门外人头攒动,该市高考状元表彰奖励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9时许,吉林市教育局局长和文化局局长为状元们开启了“状元门”,12位文理科状元身披绶带、胸佩红花,走进状元门,踏上状元桥。吉林市副市长杨金顺为吉林市文理科高考状元每人颁发了5000元奖学金,其他各县(市)的状元则各获得了2000元奖学金。随后,12名状元向大成殿内的孔子像敬献了花篮,并在孔子圣像前鞠躬致敬。状元们的“状元名录”还将永久保存在文庙博物馆内(8月14日《新京报》)。
最近一段时间,操办所谓的“状元礼”的新闻层出不穷,给生活平添了几许滑稽和可笑。但由政府部门如此高调地公开操办“状元礼”,还不多见,看了让人不安。
本来,所谓的“高考状元”,不过是在一次考试中发挥特别出色而已,它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人的学识水平,但代表不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更不能代表这个人将来就可以对国家、社会和他人作出什么有益的、重大的贡献。仅仅因为一次考试的成功,就把其捧到天上,加以令人肉麻的美化和神化,是一种很不理智的、炒作意义胜过现实意义的行为。而且这种“状元礼”大有泛滥成灾之势,把古时候全国只有一个的“状元”,演变成现在的省“状元”、市“状元”、县“状元”甚至校“状元”,可谓“遍地状元”,实在是对“状元”的搞笑和调侃。更何况许多的“状元礼”都沉浸到了封建科举制的迷梦当中,穿什么状元服,拜什么孔夫子,让人看了简直不知今夕何夕,恍惚之间,仿佛时光倒流,我们又回到了“三六九等”的封建时代。
对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政府的职责应该是给予合理的引导和管理,而不是稀里糊涂地去推波助澜。像吉林市这样,大张旗鼓地搞什么奖励“状元”,又是铺红地毯,又是开“状元门”,还要拜孔夫子,还要“永久保存‘状元名录’”,这分明是一种“以成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是对暴炒瞎炒“高考状元”热的肯定和推动,无疑是不恰当的。
政府领导和教育官员的当务之急,不应是在这里操持如此风光而排场的“状元礼”,而应该是走进贫困学生的寒舍茅屋,关心他们能否顺利进入大学深造。建设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不是靠这几个所谓的“状元”,而是靠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靠千千万万个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普通劳动者。政府和领导们关注的目光,应该更多的落在他们的身上!
-全文完-
▷ 进入风中黄叶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