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从老家来电话,说年近九旬的奶奶想到城里住几天。今天上午,妻就请假回家将奶奶接来了。午饭以后,陪奶奶一起拉家常,老人家讲了很多乡里乡亲的事。但她特别提到的发生在本家三叔身上的故事却让我感到啼笑皆非,也给我正在写作的乡村人物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素材。
那天晚上,镇里的驻村干部老刘敲开了三叔的门,正在家搞手工编织的三叔以为又是镇干部来催要前几年欠下的二百多块提留钱。心想:现在中央已经将咱农民的税都免了,你们还想要陈年旧账,哼!一分也没有。谁知老刘一说明来意,三叔才知道猜错了,原来他家被镇上评定为小康示范户了。第二天,县上的小康检查组要来验收,因为三叔有手艺,三个孩子都在南方城市打工,条件不错,明天就先到三叔家来看。老刘是连夜到三叔家打前站,踩点的。老刘从包里摸出一块明晃晃的小康示范户牌子,麻利地钉在三叔的大门上。
随后又利索地从包里掏出一叠关于小康的宣传资料,让三叔停下手中的编织活,快快熟悉这些材料,做好迎检的准备。
老刘说,三叔家只所以成为小康示范户,是镇党委书记、镇长和驻村干部多次深入三叔家,重点帮助、重点扶助的结果。为了让三叔他家脱贫致富,书记、镇长们十分关心,帮他出点子,找门路,帮助孩子联系外出打工。
三叔急了,说,老刘,俺只见过你到俺家要过几次钱,书记镇长俺不认识啊!
老刘一反常态,不急不躁,说,明天一来你不就认识了吗?说罢,又麻利地掏出一迭照片,一张张地指,这个年龄四十多岁,穿白色衬衣,肚子很大的是沙书记,这个个子高高,和你家大孩子差不多大,鼻子上有一块酒精斑的是单镇长。直到三叔说都认识了,老刘才将照片收起。
老刘翻着汇报材料告诉三叔,三叔搞编织的老师,是沙书记三次陪着三叔到邻乡拜上的。拜师时带去的两瓶酒还是书记自己掏钱买的。
三叔哭丧着脸,说:“老刘,俺编织的手艺是跟俺爹学的,七岁那年就会了。你说的邻乡那人,还是跟俺爹学的呢。”
老刘不高兴了,批评三叔,说:“你怎么死脑筋呀,让你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是工作需要!明天要是说砸了,你欠那二百块提留钱,少一个子也不行。”
老刘表态说,今天就不要再编那些破玩意了,抓紧学习小康材料,今天明天都给你算杂工,后天到财政所领钱。
小康示范户检查有惊无险,顺利过关。三叔挣了六十元钱。
过了不久,老刘又喜滋滋地敲开三叔的门,老刘给三叔送来了一百公斤尿素化肥票,不用钱就可以到镇农资公司提货。原来镇上又把三叔家定为先进性教育帮扶困难户了,明天县里又要来检查组检查了。老刘端来椅子,爬上去把小康示范户的牌子取下,麻利地把党员帮扶贫困户的牌子钉上去。老刘照旧翻出一叠宣传材料要三叔突击学习。
三叔的犟劲突然上来了。三叔说:“俺家既无天灾,也无人祸,怎么一会是小康户,一会又是贫困户?你想让我连儿媳妇也讨不着?”三叔死活也不要那一百公斤化肥票。
老刘哈哈大笑,说:“你不要白不要,这不要钱的事你还不干?说你小康示范户,你就是小康示范户,说你是团难帮扶户,你就是帮扶户!工作需要嘛!”
老刘又表态说,和上次一样,算你给政府干了两天杂工,后天去财政所领钱。
没几天,三叔提了两只小公鸡去镇上敲开老刘的家门。三叔一脸讨好的笑,说:“老刘同志,以后不管什么检查,你只管往我家带,我算过了,迎接检查,比编筐强多了。”
-全文完-
▷ 进入点滴人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