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雨色徽杭西苏

发表于-2005年08月12日 上午10:30评论-1条

雨色徽杭

西苏

说起徽杭的故事,先要讲个笑话。早几年我的一个朋友要我替他刻方藏书印,因为他是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六世嫡系传人,所以就篆了“余杭胡氏藏书印”这七个字。谁料想他的祖父看了哈哈大笑,用手里的线装书敲着我的头,直说该打。我当时一头雾水,胡庆余堂不是在杭州嘛!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老先生最后丢下了这句话,便继续坐在藤椅上看他的《苕溪渔隐丛话》。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徽州的古谚。所谓无知者无畏,莫过于此吧。

知道徽杭古道还是在看了胡适的自传以后,蜿蜒四十余里的山中小道,怪石奇松散布,山涧瀑布飞挂,仿若仙界。了解绩溪是在我的先生拿出一块胡开文亲手制作的徽墨诱惑我之后的事情了。那是先生因我疏懒无心进学,才从他的百宝箱中取出。蘸水研墨,狼毫小试,墨色之美,无与伦比。探访绩溪则是我在看了梁思成的文章后喜欢上徽派建筑的想法。绩溪四胡,名人辈出,徽商巨贾更是统领明清两朝,所以宗祠林立,牌坊散见,小桥遍布,其建筑之精美非他乡可比,尤以美仑美奂的砖木精雕著称于世。而龙川的灵秀风水,更是玄机神秘,三山怀抱,一水相依,一如巨龙戏水,傍水待发。关于绩溪就象心中一个难解的节,时时梦牵魂萦。

讲了那么多的废话,还在书斋旧书之中。现在言归正传,还是来说说去徽杭的事吧。

夜行绩溪

暮秋的雨后有一点冷,还有点落寞。我所在的户外俱乐部约定去绩溪的时间就是在这个绵雨初停的夜晚。虽然浓雨扰了兴致,只是数年之痒撩人心扉,心仪很久的地方岂能随意擦肩。于是心里指望老天明天能够出个太阳,哪怕暂住稠雨。车离苏州时已经是华灯大放时节,同行的驴友大凡认识,小别再聚笑塞满车。领队小裴一身驴装,还扎了条黄底白花的头巾,特别的帅气。只是头巾太美,让人的联想也就如滔滔江水,而小裴的头巾也在我们的联想中时而变换停留的位置,最后藏到他的衣兜里。子夜时分车过杭州,有人突发奇想,要去西湖边散散步,听听西湖的声音,领略苏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中深意,真的是浪漫到极了。

车停昌化时淫雨又织,饥寒陡然袭来。原以为这里会象早几年那样,满街悬挂鸡血石的广告,却不想今日昌化形同城市,店铺延绵,百业具备。没有人想到,这时候的街口居然还有一家小吃店。主人是来自福建的两个年轻男孩,卖的也是福建沙县的小吃。一直以为苏州的小吃是最好的,吃了这里的东西才明白什么叫孤陋寡闻。

走出店门,那个让胡适“才见竹杆尖,我心中一阵狂跳”的绩溪,似乎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探访绩溪

才近绩溪,远山云雾缭绕,好似蛟龙欲腾空飞去,近处古屋幽然,佳树环抱,牌坊矗立。天在这一刻霍然开朗,山色显得那么青翠,仿佛是刚出浴的少女,浑身散着处子的馨香;又如妆罢的新妇,低眉轻问夫婿,那神态无法用语言来描摹。走进绩溪,屋舍为群山环抱,人家傍山而修筑。山村的石板小街被昨夜的细雨洗得发白,农家的屋顶也染上了新绿。王摩诘诗云:“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背负着包囊徒步在透着浓重历史和文化身上,怀想中的绩溪越来越来清晰。小街两旁的民居虽破,却透有魅力。皖南的民居很有特色,封闭型的两层三合院住房,一正二厢,左右不一定对称,比较灵活。庭院扁窄,厢房两端,面对正房设有一道围墙。山墙逐层挑出,墙顶复瓦饰,墙面设漏窗,雅致考究。图片中的徽派建筑,哪有这样的神韵。我们徒经的几个小村都不是绩溪有名声的,所以招来了全村人的注目,淳朴的乡民含着微笑,忍受着我们一再的打探,指点着老屋古庙,炫耀他们的村名,他们好象也明白我们喜欢的只是他们的那些破旧。而他们遥指的路途却越来越远。

山里的天说变就变,雨就在一刻间飘洒起来。通往徽杭古道的小径泥泞不堪,迷茫难辨,回首山村,绿树环饶,飘摇在烟雨之中。从小裴认定的伪“江南第一桥”,到真正的江南第一桥,我们足足走了有四个小时。

江南第一关

江南第一关,是当年徽商走出大山,通往外埠的咽喉之道。它的另一个名叫瑶瑶岩,太平天国的侍王李世贤率部于此,借道取昌化救京都,侍王见两峰夹峙,山势险峻,怪石嵯峨,逍遥河咆哮如雷,潆洄跌宕,奔腾而出,不由脱口而惊呼,“此乃江南第一关也”!

登上第一关比想象中的要艰难许多,老天竟然让雨随着我们的攀登高度逐渐加大。也许他真的要我们体会一下当年徽州客肩担山货,背着踏果,走出深山,闯荡江湖的艰辛。

从江南第一桥到江南第一关,有石阶一千四百余级,用花岗石板凿洞嵌入险峻石壁上,半悬空中,遂成栈道。人走其上,脚下万丈深渊,白浪翻滚。初登心悸目眩,扪壁缓行,不敢俯视。关门由四根石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篆“徽杭锁匙”。字出同治朝邵道棠之笔,楷体有魏碑之风,颇有功底。

雨雾弥漫中的徽杭古道,有些落寞。悬崖边的山路仅一人多宽,花岗石板筑成,蜿蜒在两峰之间,路的尽头是层层相叠的山峦,飘渺在雨色雾气之中,仿入仙境;悬崖之下溪水潺潺,美石嶙峋;侧身远眺,山势宏大,时百丈岩壁,兀峰突峦,时飞瀑直下,婉似银河遗坠,时青松迎客,傲立峰崖,时又翠竹成林,风过竹鸣。

徽杭古道

想象中的石阶古道其实只有很短的一段,徽杭道上的路更多的是泥石的土路。几天的稠雨不歇更是让人一脚一印,步履蹒跚。才走几里路却已是衣衫透湿,鞋里有水了,汗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真正感到徽商的不易,成功的艰辛。

可是古道的山路遥遥没有尽头,远山的白云人家只能望见,而无法触摸。那个盼望中歇脚的“徽杭人家”如同海市蜃楼,连影也没有。而这时古道的景色却越发的诱惑着人的眼睛,激发着心灵的想象,飞泉饶着红树,白云倚着青山······

我们避雨小歇的山里农家终成了我们扎营的地方。主人家是一对好客中年的夫妻,看见我们这帮几近狼狈的游客,他们忙着生火煮姜汤,张罗火盆给我们烤湿衣外加臭鞋。而我们则把主人家的拖鞋一扫而光,接着在主人家的屋里扎营安寨。也许是有帐篷以来的第一回,居然在床还扎了一个。安顿才罢,姜汤也才入喉咙,没有心肝的就打起主人家那只母鸡的念头来!

吃着野兔的肉,喝着放养的生态鸡汤,嚼着刚从地里摘起的菠菜,嘴馋的又惦记着墙脚那几个红薯。酒足饭饱,泡上一杯咖啡,光着双脚丫,于是天南海北,和尚姑娘,全部出笼。那一刻所有的疲劳和艰辛都远遁而去。我们犹如置身在野店里,懈去都市里的假面,敞开心胸尽情表述。那欢声笑语在空旷的山麓传地很远很远。

浓睡后醒来,站在主人家的平台上眺望远山,山色葱茏欲滴,分外妖娆。山的深处云海的上面,几间小屋正炊烟袅袅。古道上的美景在这里凝结,只要有这一瞥,雨中的徽杭之行还会有什么遗憾!

告别主人背上行囊继续上路,红衣妹妹身轻依旧如燕,上山下坡如履平地。兴许是红薯稀饭的作用,耗时不多就来到清凉峰桥边,如此大名的桥竟然只是座圆木搭成的便桥。小裴怕我们滑入桥下的溪水,只身飞过,掏出背囊里的绳索,硬是拉出了两条绳栏,那眉间气宇果有当年英雄的神态。平安过桥来到“逍遥人家”,主人家的小犬静静瞟了我们一眼,连通报的叫声也懒得发出,倒是留宿在此的上海驴友亲热寒暄。

环视四周,修竹茂盛,苍松挺拔,山涧潺潺。小石桥畔,野柿累累,红透欲落。主人削山筑庐,更是巧夺天工,虽是泥墙土屋,却有陋室之风,逍遥二字实属贴切。

古道则依庐蜿蜒而上,青石砌阶,白云缠身,直达天际。驻足凝望心旷而神怡。忽有凉风徐来,浮云近移,如若羽化登仙,腾云而驾雾。面对山谷呼唤一声,群山回应,久久不去。

走过怀想中的“徽杭人家”,却只是一间竹篱的茅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女主人迎客出门,满脸的笑容,山中的村妇,提篮挎篓,兜售山里的野果山鲜。饶山而下,路骤然陡峭起来,山中的浓雨也随之扑面,古道的前方转瞬之间被雾气笼罩,所有的山峦在白雾中飘摇,隐隐约约之中有茅屋几栋,良田数亩,阡陌几条,这景致真的很美!美地无法用胡适提倡的白话文来描绘,美地无法用胡开文的墨来描摹丹青。她只能入我们的眼里,留在我们的心中······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西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流泪的木偶点评:

期待首发!

文章评论共[1]个
零落雪-评论

文笔很好啊:)at:2005年08月12日 下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