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一0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一群如狼似虎的朝廷官差,气势汹汹地来到了湖州的州衙,逮捕了名震中华的大文豪苏东坡。枷锁披身,象鸡犬一样,自湖州至京城开封的千里之途,一步步,伴着屈辱,伴着折磨,被差官驱赶着。为了不连累家人和朋友,在途径太湖和长江时想到过自杀,因看管之严没有成功。何罪而遭此惩罚呢?是政绩不着著吗?非也!无论杭州密州,皆以百姓拥戴而迁徙;是处事不勤勉吗?非也!事君以忠,事上以敬,对下以和,有口皆碑。然无论怎样,长途押解,一路示众,在身心备遭磨难中到了京城。
接下来就是无穷尽的审问。怎样审问?以严刑拷打为主。拷打的程度如何?有一位与苏东坡牢房只一墙之隔的犯罪官员,曾经写诗如此的记载:“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通宵达旦的折磨,撕心裂肺的辩白和哭喊,连关在隔壁的人都不忍耳闻,更难想象时已中年的文人秀士了。
到底什么罪使他如此呢?主要是经人揭发,苏东坡诗中有讥讽朝政,对皇帝不敬的倾向。是谁揭发的呢?苏东坡是朝廷命官,揭发他的肯定也是朝廷命官。对他的诗词如此了解,目的如此熟悉,揭发检举他的肯定是他的熟人,不乏有其朋友。
是的,在这一群诬陷他的群小中,确实有他的朋友,且不是一个,且不是一般的朋友。悲愤之余,痛定思痛,只想说出一位,和他一样有名,让他终身难以忘怀的人:沈括。这位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不小地位的著名科学家,苏东坡的挚友,诬陷了苏东坡。所列举的主要罪证,正是苏东坡与他分别时,手录近作,留作纪念的诗句。
这就是朋友,在苏东坡刚过不惑之年,遭遇了差点丢掉性命的“乌台诗案”。
检举揭发苏东坡的原因只有一个:“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卑鄙手段的后面只有两个字:嫉妒。
<二>
中国古代有个刑罚叫做流放。别看它让人活着,但实际上它是一种让人长时间的恐怖折磨。披枷千里,凡流放的地方,都是人烟稀少,历尽千难万险不说,常有途中丧于虎狼之口或兵匪之手。到了流放地“赏给出力兵丁为奴”“给披甲人为奴”,经历的更是非人的摧残。
明清两朝,因文字狱等案遭流放的文人秀士多矣。在这个关乎个人和家族生命的非常时期,朋友这两个字,在这群饱学之士身上,体现着伟大的生命意义。
清康熙年间,兵部尚书蔡毓荣因罪流放到天寒地冻的黑龙江,他的朋友,上海人何世澄一路护送,并陪他在黑龙江住了两年多才返回江南。康熙年间顾贞观惦记着老友吴兆骞已在边荒很长时间,吃尽了苦头,很想把他赎回来,让他晚年过几年好日子,他叩拜座座侯门,为赎金集资,并想方设法结识了当朝太傅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在他两首为思念吴兆骞而作的词曲、体现一种人间至情面前,纳兰容若泪流满面,最终以五年的期限,说动了皇帝,将吴兆骞赎回。浙江萧山人李兼汝获罪后一直靠一起流放的朋友杨越照顾,后来年老体衰,实在想离开那个生不如死的地方,杨越便让他躲在大瓮里,冒着生命的危险,用牛车将他拉出城外,挥泪告别后,杨越则回去继续他的流放。
这也是朋友,当官阶、身份、家产一一被剥除,面对着巨大的灾难时,朋友却能使人在这灾难中净化,给出生的机遇,给出生的勇气。
<三>
朋友啊朋友,为何有的朋友能让人遭受摧残,有的朋友能使人战胜困难,逃离灾难,归根溯源就是看你所交朋友本身的人格品质。
著名反清义士函可在东北流放时,最要好的朋友都是耿直的、被贬的朝廷官员。他们相交,只是“以节义文章相慕重,”这个“节义”仅仅指个人人品,在东北流放非人的生活中,函可发现了他们的善良和正直,把他们作为一个个有独立人品的个人来尊重。此时“政敌不见了,民族对立松懈了,只剩下一群赤诚相见的朋友”。
苏东坡被陷“乌台诗案”时,因他的人品,杭州的父老百姓给他公开作解厄道场,求告神明保佑。他朝中的朋友,不怕受牵连,上书皇帝,替他开罪。连他政敌王安石之弟王安礼也仗义执言对皇帝说:“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语罪人”,如果严厉处罚了苏东坡“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因他朋友的人品,苏东坡逃离了置他于死地的灾难。
人生在世,谁人无朋,关键是在择友时要看他的操行道德、“节义文章”。
本文已被编辑[shihan123456]于2005-8-10 12:34:2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南山孤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