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史湘云
我的评析系列发到第五,几个网友就给qq,说我的评析有倒吃甘蔗之妙,可惜就是前面的评析言焉简单,不过瘾,尤其是史湘云一节,无关的废话多不说,仅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一个堪与林薛共比肩的好女子,因为我的简略,有被埋没之嫌。建议我重写。由于怕编辑累病,且现在的药费贵,医治了还不容易见效,所以不太想写,打算算了。可是网友觉得既然已经写了,再不写完善一点,对不起观众,对不起大家。那,为了回报诸位读者的厚爱,于是,我只好再杀回马枪,再写一回史湘云了。
史湘云身处绮罗、幼年坎坷,父母双亡,乏人疼爱,因此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性格。薛宝钗因其传统骄阳深而被称为“冷美人”,林黛玉由于孤高抑郁而被誉为“病西施”,这两个人虽是女子中之极品,可惜仍有不尽人意之处,那么,无论才情、美貌和气质,可以与二人鼎足而三的就只有史湘云了。况且,我觉得史湘云综合了二人之长,而去除了二人之短,乃是恰到好处之女子也。
如果把一部《红楼梦》比作一首交响乐,那么,构成史湘云这一乐章的,应是高亢明快的旋律。其丰采、个性、气质给人以开朗、爽快、磊落之感。很少有人不喜爱史湘云。在《红楼梦》所创造的女儿形象的序列中,每一个都各秉其性,不可重复,史湘云的艺术形象自有一种独特的光彩和魅力。她是贾母史太君娘家的侄孙女,来贾府作客暂住;但她入大观园,就以其襟怀坦荡、才华横溢、言动豪爽而自成一格。她咏白海棠的诗章,成为海棠诗社的压卷之作。至于大观园中“烧鹿大嚼”和“醉卧芍药茵”这样的画面,其丰神韵味和个性色彩更是“非湘云莫属”了。
吃新鲜烧鹿肉,林黛玉打趣湘云他们是群“花子”,说“今日芦雪庵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湘云立即回敬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闺阁弱女,作此豪言,何等豁达,何等透彻。羡真名士之风流,厌假清高之矫作;何期割腥啖膻之辈,翻出锦心绣口之文。虽是戏言,却见性情。小说接写联句之盛。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力战湘云,湘云兴浓才捷,连连出句,力占三将,不落下风。
“湘云醉眠”同“黛玉葬花”一样,成为概括主人公个性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画面。湘云的天真烂漫、胸无城府,几乎在每一处生活细节中透露出来。她一出场,总是大说大笑,快人快语。她曾与黛玉两个卧在衾内,那林黛玉裹得严严密密,安稳合目而睡;而史湘云则膀臂撂于被外,青丝拖于枕畔,漫不经心,连睡觉也不老实。因此,像烧鹿、醉眠一类情节,正是这样一个放达的个性在一定环境下的必有之事,自然酣畅,大朴不凿,是很生活化的。
关于史湘云婚姻的不幸,小说中多有暗示。比如她的白海棠诗有“自是霜娥偏爱冷”的句子,脂评提示,此句“不脱自己将来形景”。正是一种清冷孤单的形景。她偶填的柳絮词也充满了春光难留、无可奈何的情绪。最明显的,当然是第五回判词和曲子的预示。“湘江水逝楚云飞”,虽不能确指为何种情节,其悲剧性质则是可见的。据说,曹本最后是她嫁给宝玉。可惜嫁给一个破落的纨绔子弟——贾宝玉真是谁爱他,谁嫁他谁倒霉啊。
同林黛玉的悲剧相比,史湘云的悲剧要逊色得多。林黛玉那种孤标傲世、痴情执著的个性,使得她的爱情悲剧带有更加明确的抗世嫉俗的性质,因而更富社会意义。而史湘云的这种自我意识比较淡薄,所谓“也宜墙角也宜盆”(见白海棠诗),表明她有随遇而安、顺从命运的一面。湘云不仅对宝钗的为人处事钦佩不已,还亲口劝过宝玉关心仕途、结交官宦,致令宝玉大生反感,慨叹闺阁之中,竟也沾染了禄鬼之气。
黛玉敏感,宝钗成熟,湘云豁达。像她的诗句:清冷香中抱膝吟。。虽用到清冷这样的字,却有香,有抱膝的悠然,有吟诗的心境,透着一个乐观主义者的生活姿态。
比较之下,湘云和黛玉的命运毕竟还有不少相似之点。她们都已父母双亡,在贾府同为旅居客寄之人,“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便同在皓月清波之间感喟人生、慨叹身世。湘云谓“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这不能不算是一种比较清醒的人生感受,她们愈来愈真切地感到世事不能遂心的阴影。湘云的身世,是“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处境其实比黛玉还要苦上三分。她开导过黛玉说:“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身无所托,前路未卜,触景伤怀,发为章句,湘黛二人,终于吟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的绝唱。虽则情景现成,然而凄清奇谲,正是她们自身结局的写照。
与薛林二人作比,史湘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健康。你看,红楼女儿,美丽的生命多,旺盛的生命少,一大半病病歪歪。黛玉从会吃饭起就吃药,宝钗有“热症”,强如王熙凤,最亲近的平儿也知她是死撑。史湘云则可以吃生肉,也不怕把小嘴弄脏。其消化能力很强哦。没有林黛玉那么瘦,也没有薛宝钗那么肥,真是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性感美女,非她莫属啊,呵呵!
此外,湘云有一个好性情。湘云是个“话口袋子”,香菱要学诗,不敢口罗唆宝钗,就向湘云请教。湘云便“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这份热情,十二钗中,首屈一指。因为心地纯真,所以心直口快。虽然是口无遮拦,但凭着实话实说,心底光风霁月,也没人能真的跟她生气。
对于爱情“雄豪阔大英雄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真的是心低无私天地宽啊。史湘云对贾宝玉并没有动心,她也好象不是老在伤神这件事情。在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张道士就和贾母讲"哥儿也该寻亲了",还说"前日在一个人家看到一位小姐······",随后托出了一个盘子,里面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一见就说好像见谁也有,谁有?史湘云。张道士是在暗示贾母,我提的就是史湘云。可是贾母是不愿意的,但话已经说出来了,"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收不回来,况且张道士有身份有地位,不能不给面子,便借故走了。史湘云衣着一向随便,但随后到贾府的那一次就不一样了,穿得整整齐齐,是为了把麒麟挂好,让贾母看清楚。这却不是史湘云的意思,是她二婶婶的意思,史湘云没有一点儿女私情,相比较而言,黛玉和宝钗用尽三十六计,或者用尽韬略,似乎太早熟了吧。
我喜欢史湘云,因为她很随缘,不过分强求,所以也很大方。和心机过重的人比,她如同一曲天籁。
《红楼梦》中,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认命;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最终都逃不脱悲剧的结局。也就是说,不论其身份教养志趣个性如何不同,其为不幸则一。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的旋律不同,而在整个交响乐中能够和谐的原因。史湘云以其豪爽的性情,出众的才智,却逃不脱人生的厄运。她的乐观当中透出悲怆,放达背后藏着隐痛,〔乐中悲〕一曲,汇入了“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交响乐中,丰富了整个乐曲,也以自身独有的旋律,撼动着人们的心弦。
qq上,我把写好的部分文字发给网友,她看毕大笑,米样很是可爱。然后就给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我为此进一步作了补充。她发的一句话,让我忍不主在电脑前使劲鼓起掌来。我也想把这句话作为本篇的结尾,如果赞同的人,也跟着鼓掌吧——
“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娶史湘云。”
-全文完-
▷ 进入樱花渡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