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面是老西北的一种面食,也是农村人日常食用最多的一种面食。说是“老西北”,是因为特指这种面食的历史和大西北一样古老。
要了解浆水面首先要从浆水开始,浆水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就是用白菜叶子——松散的结不了心那种白菜叶子,放到沸水里煮开,然后将其捞出,用手捏干,或置于竹萝里面再放上一块尺寸合适的石头压干水分,放进坛罐或者大缸里,这是第一道工序;然后,再熬一盆滚烫的清面汤倒进坛罐或者大缸里面,浇上从邻居家里要来的现成浆水两碗倒入,严实的盖住,过三五天即可食用。当然,浆水是发酸的,比泡菜清淡,有清心败火的功效。菜的原料也较多,不一而论。
浆水面就是把葱花过油到稍焦时将浆水倒入炝到微沸即可舀出,然后炒一盘素韭菜做为提味的炒菜。待手工面下熟后浇上浆水,调上炒过的韭菜、油泼辣子、细盐后即可食用。
王三民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活了七十来岁,基本上每天两顿饭都是吃面,而且就是浆水面。多少个年年岁岁重苦力劳动,就吃点这种缺油少料的浆水面,倒也活得非常的健康,可见其养身。
吃浆水面时,有时候也添一盘腌韭菜就面(土语)。就是将酒菜切碎,撒上细盐,拿筷子搅拌均匀,搁在案板上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腌韭菜即成。
去年,王三民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了,老汉被家中唯一的儿子接到城里。
这棵独苗可是家乡的骄傲。这是因为:一是独苗多年前考上一所湖北的农业大学,由于长相英俊,人缘较好且学习成绩优秀,竟找了个死心塌地、毕业后随他一起来到西北这座小城的湖北媳妇;二是工作后勤奋努力,精明强干,在短短的七八年时间就从一般干部到副乡长、乡长、镇书记,混到目前的土地局局长,可谓大权在握,呼风唤雨;三是这小子不忘乡亲,又孝敬父母,颇有口碑。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娶的媳妇也是对老人孝顺有加,更甚于这小子。
王三民过去不到城里的原因,和所有农村人的观点一样,基本上大同小异。
首先是过不惯楼上楼下,没有庭院,没有大山和田野的日子,觉得闷心;
其次是总觉得一个乡下人,土里吧唧的让别人笑话自己又笑话当局长的儿子。
乡亲们觉得说的也是,你想想他儿子那么大官儿,竟还有这么一个喜欢将新布鞋当拖鞋穿的老爹,不是很尴尬的事嘛!
由于这样的原因,尽管儿子儿媳过去一再劝说老俩口到城里享享清福,并且游说到:“如果寂寞了,就到老年活动中心打打门球,打打牌哪”等等的,但他俩一直没有同意。
但这次,老伴先他一步走了,几个丫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也只有被儿子接到城里安度晚年了。再说,有一百个理由,孝敬的儿子儿媳也不会答应让他一个人生活。
老爹来了,儿子儿媳自然不敢怠慢。原先工作忙起来随便凑合的午餐晚饭,现在就不能凑合了;原先动不动西吃东喝的饭局现在也不能应付了。
过了二十来天,儿子儿媳看着老爹怎么渐渐瘦了起来,精神也大不如前。
他俩暗自寻思:自从老爹来了以后,不敢说顿顿大鱼大肉,但馒头米饭面条荤素搭配的应有尽有,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是不是老爹身体出了毛病,哪里不舒服?
还是老爹想念去世的母亲了,要不找个老伴?
说闷得慌吧,老爹这次到城里后害怕他俩担心,不是主动到老年活动中心办了会员卡,天天一大早就去报道了嘛!
俩口子思来想去,还是硬把老爸弄到医院全身上下检查了个遍。
结果,各科医生一致说:“王局长,你父亲没有什么病啊,一切正常呢!”
由此,儿子儿媳肯定原因了:老人一辈子有人陪着,肯定得需要有个伴儿了。
一日,儿媳妇找到居委会张大妈,言及给老公公找个伴儿,颐养天年。
呵!局长夫人驾到,哪有不帮忙的理儿——张大妈立马就忙乎开了。
“你有电话哪!你有电话哪——”第二天,儿媳妇的手记娇滴滴地响了。
“喂——亚玲吗?哦,我是张大妈呀。我今天在老年中心走访的时候,你公公一个熟络的朋友李大伯说:‘其实,老王一直不习惯在儿子家里吃米饭馒头炒菜。再说,偶尔做的面条也是挂面加醋的,所以常念叨家乡的浆水面啊!由于儿媳妇是湖北人,又不习惯吃面,因此他又不好说出来。’
当时我不信就这么一个理由,后来托李大伯问了你爸爸,说是不是找个老伴好些,没有想到你爸爸还把李大伯奚落了一通:‘快入土的人了,还找什么老伴,你们城里人就会赶时髦,哈哈!’你看,老人家不是要找老伴儿,是饮食问题哟……”
嘿!这下儿媳妇傻眼了!
浆水面?那酸酸的东西一直没有做过啊!
原先和老公谈对象时,看公公婆婆时吃了一次,几乎下不了口。后来一到婆婆家,除过公公婆婆外,婆婆总是单独给他们俩做的馒头炒菜,这可怎么办!
回家后和下班回来的丈夫一商量,丈夫也是没辙儿。
“唉!总不能让爸一天天这样下去。”晚饭后,丈夫吸着烟说到。
“别装闷葫芦了,我想办法。”妻子应声道。
“你想办法?总不能每天到街上买去吧!”眨巴的一双眼睛扫了过来。
“那你就别管了,我说有办法就是有办法,好了看电视吧。”
丈夫不解的看了媳妇一眼,也就不再询问。
第二天,儿媳妇说身体不舒服,就给单位打了个电话请了4天假。
王三民照样每天一大早到老年活动中心报着到。
过了三天,中午饭桌上突然出现了一盆浆水面!
丈夫带着狐疑的眼光瞅了一眼自己的老婆:“买的浆水面?我早就听说南门的一家饭馆浆水面做的不错,是不是那里端来的?呵!好香好香!”
“嘿嘿!这就是谜底,我这两天专门到南门浆水面馆学的。儿子上大学了,你妈又不在了,你说我俩不就孝敬一个老人嘛,咋忍心让老人家跟着我俩受罪!”媳妇眼睛湿湿的说。
正说着,老王回来哪:“咦?哪里来的浆水面!”看着儿媳笑眯眯的说了一句,不再吭声。
这顿饭吃的一个棒!三个人十分钟不到就将一盆面吃的一干二净。老王吃了一碗半,最后又将盆底剩的浆水儿喝了个溜光溜光。
午休的时候,儿子悄悄问媳妇:“吃的惯吗?”
“慢慢来,现在不习惯,以后就会好了。”媳妇说。
此后,每天不是中午就是晚上总有一顿浆水面,厨房里也多了一个浆水坛子。
糊涂的老王逢人就说:“我那儿媳妇,一个南方人也喜欢吃浆水面,原先我咋就一直不知道呢!害的我一直不敢张口,受那么多罪。嘻嘻!”
看着老人渐渐好起来的身体,儿子儿媳心里也乐着。
有一天,儿子对妻子调侃的说:“你现在吃浆水面也习惯了,要不把你的艰难史给爸爸说说?”
“别!你千万别!这是咱俩的秘密,就让爸爸永远不要知道吧。”妻子坚定的说道。
……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孝敬老人不一定非要大鱼大肉,也不一定要找多大的理由。一碗浆水面,也能尽了为人子女的孝道。
-全文完-
▷ 进入秋过留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