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无处不在,美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美是一种感恩的心情,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美。为一草一花一双蝴蝶,行人驻足;弹一曲悲歌,千人泪下;听高山流水,心弦共鸣。
——题记
(一)
昨天,千千在评论我的一首诗作时,说“要有好心情才能欣赏到如此的美景”。说得太好了,欣赏美,心境最重要了,真所谓“会心处必不在远”。譬如,中国的武术起源于格斗、杀人、战争,哪有什么美感。可是,现在的武术脱离了实用,重视心境的渗透,使它成为国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一种“魂”的再现,是一种美的体现。“武”已渐渐衰微,但武术的“魂”,那“一舞剑器动四方”的美,是一首诗,是一首音乐,是一幅图画,是一种民族的精神,一定会融入中国人的心中,世世代代传下去。
(二)
要用孩子的眼光,用孩子的心情去看事物。这样,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美的东西。当夜晚来临,大地渐渐融入瞑色之中,干净的天空中星光灿烂。孩子们会坐在草地上去数星星,那永远也数不清的星星,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神秘。当夜空中一颗流星划过,他们又开始数流星,等待着一颗一颗地数流星的个数,那单纯的灵魂是多么的随意与纯真,不会像成年人装出一幅毕恭毕敬的模样去欣赏。
(三)
站在海边看波涛汹涌,海浪咆哮着一浪高过一浪地袭来,叩击在海边的礁石上,浪花在礁石上粉碎,然后,又继续汹涌而来,那强烈的节奏轰然作响。这是我去广东闸坡海滩时看到的风景,同去的广东朋友对我说,每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到这里来住上几天,看海浪的汹涌,听海浪的声音,然后,心就渐渐地平静了。我想,一定是他看到了海浪以强者的姿态抛洒银白的浪花,以强者的声音撞击礁石,使他消沉的心恢复了自信和力量。
(四)
当我站在青藏高原那人迹罕至的雪峰顶,凝望远处空旷、辽阔的大地,呼吸着白雪的气息,心灵像是被净化了。一回头,看见白雪的下面有一株姗姗来迟的极小极细的小草时,我心中的震动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我怀着痴迷的心情跑过去,趴在那里看那着那颗纤细柔弱的小草,我看到生命的光辉与坚强。我记不得,其时我是否流泪了,但我记得,我的心中永恒地刻录了一种绝美的风景。
(五)
美是从哪里来的,它的根源在哪里。我常这样问自己,我自然是没有答案。当我走进山水,看到浸润于阳光下的翠色,我的心中就会产生莫名的喜悦,或许美来自于“喜悦”;当我看电影时,看到祝英台进入坟墓与梁山伯一起双双化蝶飞出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一种针刺的悲哀,或许美来自于“悲哀”。当我读到“枯藤老树昏鸦”时,我的心中生出落寞无边的诗意,或许美来自于“诗意”。其实,美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六)
夜色来临,风流云散时,月亮变得愈来愈明亮,明亮中带着一股凉意。我散步在竹林曲径里,月光中摇曳的竹枝蒙着一种淡淡的光泽,恍恍惚惚中看那月华浸润的竹林有一种虚幻的感觉,或许那“虚幻”就是美。美也许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美又是现实中存在的一种真实。有人说,美有时候是天使的化身,有时候是魔鬼的化身。这就像一个人,他的内心始终潜伏着善与恶,那善与恶在一念之差中反复。我想这也许是正确的,因为,美在所有人的心里。
-全文完-
▷ 进入步月寻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