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提倡“仆人”精神朱文科

发表于-2005年07月29日 上午10:57评论-1条

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最感头痛的就是中国人的服务问题,据说,北京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正在各行各业开展文明服务评比活动,以增强国人的“服务”意识。效果如何,世人正拭目以待。

笔者近日注意到,“服务”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servitinm,原本具有“奴隶的状态”的意思,由其衍生出的英文单词“serve”,也兼具有“服侍、侍奉、助益”等多种内涵。由此可以看出,服务其实就是一种“仆人”精神,我们常常讲要树立服务观念,也就是一种“仆人”观念。

我们的时代太缺少这种“仆人”精神了。譬如你去商店购买东西,就不得不看营业员的眼色行事。明明来的是他的上帝,他的衣食父母,他非但不提供优秀服务,反而态度粗暴,爱理不理,倒像他是上帝,不是你来照顾他的生意,而是他来照顾你的需求一样,本末倒置,积久成疾。要根除此“症”,非一朝一夕之功夫。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国早已司空见惯,涉及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就说老百姓去政府机关办事吧,明明来的是主人,明明服务好群众是公仆的义务,可是,主人们不能不看公仆们的脸色行事,不能不陪尽笑脸甚至忍受白眼、训斥。这也是一种本末倒置,成疾尤固,危害更大。

毛泽东主[xi]在建国初期就强调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服务员,是人民的公仆。邓小平同志经常告诫全党,要亲民爱民为民,做人民的好公仆。既然是人民的服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就理所当然应具有一种“仆人”精神,自觉地把主人给予的权力更好地为主人们服务。正如中共衡阳市委常委、耒阳市委书记廖炎秋在《时刻不忘老百姓》一文中所说的,当领导干部要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要听民声;第二种境界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重民怨;第三种境界是内乡县衙一副对联中说的“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要解民之忧。这三种境界,其实就是“仆人”精神的具体表现。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这些可亲可敬的好公仆,就是全党的光辉典范。他们一生保持着“仆人”的本色,不贪不占不大吃大喝,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殚精竭虑为人民服务,才赢得了国人的敬仰和怀念。

当前,我们党都在学习、实践共[chan*]党员的先进性,争做群众信得过的贴心人,这是顺潮流、合民心之举。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时刻莫忘公仆本色,保持共[chan*]党员的先进性,自觉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要知足常乐,淡泊名利,为官更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该得到的东西,不要奢望和强求。在追求和事业上应该向前看,在个人生活享受上要向后看,保持一颗平常心,安于清贫,乐于奉献,多为党和国家干实事,多为老百姓办好事。要大力提倡“仆人”精神,去深入群众,善待群众,体贴群众,真正做到听民声、询民情、知民事、解民惑、排民忧。只要把人民群众侍候到位了,让主人满意了,我们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威信才会提高,执政地位才会得到巩固,小康目标才会早日实现。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5-7-29 12:32:05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漠孤寒
☆ 编辑点评 ☆
漠孤寒点评:

张口闭嘴,我是大爷。公仆?那些人都趟在棺材里,跳在电视里。

文章评论共[1]个
丁香花开-评论

公仆少了,贪官多了,我们只有叹息了。at:2005年07月30日 中午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