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到底是上海风若吹

发表于-2005年07月28日 晚上8:51评论-3条

上海地铁里的颜色渗出一点德国的感觉,上行与下行的方向上分别写着开往“莘庄”、“上海火车站”或“张江科技园”的字样,但站台上并没有明显的行进图示,所以,外地人免不了在来来往往的列车间茫然。 

上海人从灯光柔和的车厢中上下,从灯红酒绿的店铺间穿行,毫不犹豫地向着自己的方向走去,在这个已经有了很多故事,并似乎准备着发生更多新故事的城市中,他们成了中国最注重仪表与生活享受,并且最崇尚西方时尚的人群。你当然可以明显的挑出这里面做作的成分和品位的甜腻化,但是,这个城市中总会有某些东西让你喜欢或沉迷。 

在被人们无数次描述过的外滩传奇和浦东惊变之间,浦江里过往轮船上间或一声汽笛,会让来自干燥北方的人忽然有了雾气一样的敏感,由不得的,就想去看看这城市中精心细致的生活,和弥散在繁华街巷间升腾在湿润天空中的万丈红尘。 

就算曾因临近外滩的几个高耸的新建筑受到批评吧,仍然没有人能否认上海从整体到细节所具有的城市化的赏心悦目。在印着欧洲风格美国意象日本情调的摩天高楼或幽闭小院间,那些红、黑砖墙的石库门老宅经过筛选后留下一部分,现在大多已重新修过,但不是整旧如新,也不是整旧如旧,而是借了旧的名义变个花样来“白相”。一如上海这个城市,有一点短得似乎只能叫做经历的历史,但却在事件和变迁的江河里浸染得风情万种。 

推得开的或推不开的,每一扇金属的木制的玻璃的门窗里面,几乎都是刻意和实际,并仔细修饰过的生活或经营,你也许能了然其中不甚自然的矫情,甚至能洞悉那种仿佛文化或艺术感觉的内里其实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点伪浪漫的虚浮,但也正因此才享受到了愉快的舒适和细心的照顾。这其中最新的典范要算当下上海人人皆知的“新天地”了,这里是中国共[chan*]党的一大地址,“天”字上下拆分后便是“一大”,“新天地”即“新一大地址”。有了烛光乐队咖啡椅,有了俊男靓女逍遥客,纪念馆仍在,而革命圣地又成了今天的时尚胜地。据说,那些自诩清雅时尚的沪上人士经常会在这里不期而遇。 

另一处和新天地异曲同工的地方是四行仓库改建的艺术仓库。这是苏州河边的一个仓库群,三四十年代上海十九路军八百壮士曾在这里与入侵的日军激战。在日新月异的上海,这一地带却是经年不变,老旧的房屋和落寞的树枝上仍挂着家常的衣被和鱼肉,据说这是上海最后一批将要拆迁的棚屋房,而很多外观与旧时仓库无异的地方,里面已成为了特别规划的设计室或画廊,这一带因此被称为“苏州河艺术仓库区”。 

曾有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说,置身于这里的画廊,感觉就像在苏荷。无须门票和请柬,每个人都能入室参观,可以浏览可以猎奇可以沉浸,看人看画看时装,逢到主题展览,有时还有乐队和红酒。很多人都想着把这里变成艺术休闲中心,那些喜欢艺术感觉的商人们和喜欢小资感觉的消费人群一样兴奋,一起娱乐,不过有人砖有人花,由是,商业也透出很多盎然的颜色,而艺术就成了载体,每个人只在其中享受自己的颜色和演出。 

另一派的极致恐怕是金茂的精文艺术中心了。透过西化的设计中,每一处传递出的信息都是高档。也许是没有完全布置停当,里面的展览看上去反而没有什么吸引力,来参观的人多看的是展厅而非摆出的作品。 

似乎不能想象,完全脱离商业的文化在今天会有几人喝彩。上海并不常喝彩,因为喝彩这事总是比较粗声大气,比较不优雅,上海的商业化文化和选择上海做文化商业的人,是因为这里有下意识的精明与温存并在的气氛与传统。与其他城市相比,在这里,即使是政府行为的项目,也多一些柔和与细致,如上海博物馆和大剧院。但演出在上海的结果和效果总是表面光鲜而内里温吞,有出生于上海、成长在北京、游历过海外的著名音乐人说,上海人听音乐会、看演出骨子里不是为了欣赏台上的内容,而是为了社交,大家穿礼服,温文交谈,其实赶的是时髦和体面。 

另一种本质平淡,但不时飘摇出蜡烛一样光亮的,是围绕酒吧的时尚。毫无疑问这只不过是附庸风雅,但哪一个真风雅的人会拒绝入夜后上海街头巷间甜蜜或火暴的美女佳肴咖啡和烈酒?除了一般的乐队和歌手,有一种小型话剧也在此间上演,如此延续,说不定有一天话剧也成了卡拉ok,说不定就真的普及了。 

喜欢流行,喜欢柔和,喜欢文艺化的上海至今仍在怀念繁荣初期的二三十年代,很多店里都有不知从哪里收来的旧时的或仿佛旧时的物件,看了摆了,好象依稀有点旧时的影子。多伦路上有家老电影咖啡馆,墙上满帖的都是刊载昔日明星行踪的旧报纸,从窗外望去,是一条修过的老街,不长,两旁是留下来的老房,有看得出的刻意,但到底还是留有从前的味道,上海人的整洁、细致在其间井然,他们对生活的爱意也在其中有序的闪现。 

那是一种被称作韵致的东西,不震撼,也没有令人惊喜的激情,但或多或少会让你熨帖的感觉,就算是伪浪漫吧,那些迷离的灯光和女人撒娇般的气氛总会让人心有所动,然后,多愁善感。 

说到底,上海不是细腻,是细致。不过情调其实并不在浪漫的范畴,人们努力地造了它出来也不过是为了安慰躁动的心灵。 

这样的城市,所以有优雅并古灵精怪的张爱玲,有温和细腻的王安忆,但即使今天的人们忘了,孩子们从课本上仍然会学到,这里还曾经有过鲁迅和巴金,这样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到最后就成了一种概念,遥远的刻在这座城市的背景上。上海人并不在意你是否认同欣赏这一切,但却自信地知道,无论如何,这座城市总会有某些东西,让你喜欢或沉迷。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风若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轻轻走来点评:

喜欢这样清闲雅致的文字
本想精华
可惜不是首发
遗憾

文章评论共[3]个
轻轻走来-评论

很开心你的到来,我也去过若雨网站,很不错的:)
  【一碗凉茶 回复】:轻轻姐姐,这篇文章在若雨是授权刊载,在烟雨才是独家授权啊:) [2005-7-28 21:07:33]
  【轻轻走来 回复】:没有关系
我不推荐精华
琳儿会看着办的
我只是按自己的原则办事:)
很喜欢这样的文章
不愧为是行家:) [2005-7-28 21:15:39]
  【一碗凉茶 回复】:轻轻姐姐别多心哟,呵呵,茶茶有些多嘴了:)
提前祝姐姐晚安:)
[2005-7-28 21:20:27]
  【轻轻走来 回复】:知道他是你的朋友呢。不要太客气了。好文章琳儿自然会看的:) [2005-7-28 21:25:04]
  【一碗凉茶 回复】:轻轻姐姐误会了,呵呵,是不是朋友是另外一回事情,我会秉着客观公证的原则看待的。嘻嘻,辛苦轻轻姐姐了:) [2005-7-28 21:37:56]at:2005年07月28日 晚上8:47

li心有千千结-评论

上海在我心里是个小资城市:)at:2005年07月28日 晚上9:08

攸舍-评论

上海不仅是小资城市,尽管你只写了它温馨浪漫的一面,它更有国际大都会恢弘的气势!at:2005年07月28日 晚上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