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追寻历史的沉浮点滴人生

发表于-2005年07月23日 清晨7:39评论-1条

我没有到过木兰围场和塞外行宫,可我却有幸在一部历史文化专著中“卧游”,那“卧游”使人回肠荡气——《木兰围场与塞外行宫》以它独特的视角、精深的论述、诗意的摄影向世人讲述着一个真实而又神秘的梦。

古北口那冷峻幽寂的古长城,在凛冽的北风下翻卷着历史的巨书;战国烽火在橘红色的晚霞中审视着历史的辉煌;元上都那虚幻的白云凝聚成一滴滴多情的泪水回顾着历史的沉浮——我凝视着《木兰围场与塞外行宫》那沉重的一页页。

一种苍凉、一种遥远在我的眼前回旋着,惊叹着,随之又被慢慢地融化于木兰围场那无际的碧浪之中。我在这碧浪之中沉醉地游着,并同时感受着该对历史艰难而又执著的追寻。

红山文化的灵性蕴育过这块神秘的土地,元代古道的陈迹启示过这块神秘的土地,滦河源头的碧绿点化过这块神秘的土地。

这部由20多万字和350多帧精美图片构成的专著,将木兰围场与塞外行宫的出现视为中国数千年文化中的一个典型的思想文化现象来论述和展示,从而使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地方志和风景画集的格局,显得博大精深,卓然不群。

在这里。我们不但能领略到木兰围场与塞外行宫那令人向往的自然景观,同时还能目睹一部沉甸甸的文化史;在这里,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努尔哈赤“恩威并施”、“因俗而治”的圆满实现,还可以看到清朝统治者反对“明华夷之辩”这一重大民族理论观点的政策体现;在这里,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康乾盛世的豪迈和大略。还可以看到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道、佛在遥远的塞外是何以达到完美的融合。

云锁阴山,风卷残阳,在木兰围场古御道的尽头,在塞外的冰天雪地之中,寻找着昔日飘扬翻卷的民族精神之旗;寻找着昔日横空出世的民族精神之鹰;寻找着昔日激荡过的民族融合之魂。

“春搜夏苗,秋弥冬狩”,这个看似平凡的概念,在康乾盛世曾被赋予过不平凡的历史意义。正是顺着这个看似平凡的概念,道出了清代的荣辱与消长,道出了康熙帝创造性的政治和军事文化的硕果,道出了民族团结的潮声。该书主编李月辉在序言中深有感慨地写道;“民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并且由此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文化传统。这一方面,在木兰围场与塞外行宫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也是其文化价值的普遍意义之所在,及其世界地位的证明”。作者以极大的热忱和毅力在木兰围场和塞外行宫及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时闻的实地考察,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寻找着儒家“齐其政不易其宜”和康乾盛世“因俗而治”的源渊及明证;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寻找着乾隆皇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习劳苦之役,惩宴安之怀”的精义所在;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寻找着昔日行围的排山倒海之势和行围结束后皇帝与上下同饮的欢呼声。

一代帝国的昌盛与没落,无疑是难以抗拒的历史规律,但我们深信,这块土地以及这块土地曾经写下的历史为未来的中国砌下了一块永远不会风化的基石。这段盛世的曙光和落霞同样沉重,同样壮丽。正因为如此,该专著不论是文字论述还是那大量的摄影作品,均能寄写实于诗意之中,从而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坚实和壮美。

“古道兴废枯与荣”、“明灭沉浮云海闻”,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一山一水都被用心灵升华着,从而使这块古老土地所蕴含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得以深层次的彰显,并超越为一种意象之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点滴人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有说服力的文章。在文章中让我领略了木兰围场和塞外行宫的风采。

文章评论共[1]个
白雪飞扬-评论

其他朝代的君主都当蒙古人为敌人,中国的长城,基本是防御蒙古人的,只有清朝的君主独树一帜,把蒙古人变成自己的朋友,是蒙人成为人的长城!木兰围场只是其中之一。
  【点滴人生 回复】:谢谢你,这篇是我认为写的最好的文章,可是你第一个给予点评 [2005-7-25 12:37:39]
  【点滴人生 回复】:谢谢你 [2005-7-25 12:37:51]
  【白雪飞扬 回复】:我也这么认为!写的很到位!我是满族人,感触比较深! [2005-7-25 15:52:53]at:2005年07月25日 上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