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模式、价值尺度,乃至人生信条等都在文明的进程中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革。在一切都可以物化、量化的今天,在人欲、物欲横流的当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的危机。
似乎危机总是徘徊在边缘境地的。生产相对过剩出现经济危机,主义空乏虚无产生信仰危机,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时又会萌发信任危机。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变革,原来固有的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被打乱,而新的制度和体系尚未形成格局,现代人在这一系列的变迁所造成的精神无所归依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钢筋水泥坚固了高楼大厦,也疏离了人际关系;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便捷了山南海北的沟通,却使得人们对周遭的环境越来越冷漠。电话和网络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广,防盗门和保险柜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只能在史书中一见踪迹。
几年前,一部名为《手机》的贺岁影片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影片中高度概括的故事情节及经典台词在亿万个中国家庭中都能找到折射点,而且现代人所面临的信任危机在这部影片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婚姻出轨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与“审美疲劳”不无关系。而高科技产品无疑是造成情感危机的一大帮凶,如影片中男主人公那样的虚情与假话信手拈来,难怪会让大多数人觉得恐慌。
诚如鲁迅先生所讲,中华民族是个最能大材小用的民族。从古代四大发明的牛刀弑鸡,到现代dna生物工程的技术滥用,都是这种民族特性的最佳体现。dna这一发现的社会价值和在人类史上的意义也许不亚于电力的发明,可是这一高端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无外乎“亲子鉴定”。现代婚姻的不纯粹性及不稳固性让夫妻间的信任在怀疑和猜忌的目光中摇摇欲坠,而dna技术的普及无疑让那些出现危机的家庭走向破裂。
当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渗入中国的人心,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强烈刺激下,现代人的理性道德日益让位于快感道德。而与此同时,物质的优越和繁荣并没有带给现代人太多的快乐,相反的是越来越深陷其中的空虚和迷茫。
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的逐步提高,公证业也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并前景看好。理所当然地,国人对于“婚前财产公证”格外青睐。许是我过于老朽,对这一“划清界限”的做法虽然理性上支持肯定,感性上仍不免嗟叹长吁。一想到昨天还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恋人,今日要“对簿公堂”,你我分明,怎么着都让人觉得不舒服。
今天,信息媒介的发展呈迅猛之势,而传媒的真实可靠性也大打折扣。虚假捏造的新闻、望风扑影的报道频频曝光,真实的谎言见诸青天白日,让依赖于无孔不入的传播媒介的现代人防不胜防。网络时代的精彩纷呈以其强大的魔力令人们流连忘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被硬性改变。面对冷冰冰的电脑,真假难辨的信息,以及吵闹的qq里蹦出来的清一色的印刷体,每天不可抗拒地在网海遨游,网上冲浪的人们,是否也曾对网络产生过怀疑和厌倦?是否在耽于网络的同时冷落了父母妻儿,忽略了挚友亲朋?
情感信任危机是日趋冷漠的现代人始料未及的,而当前教育体制、职场竞争和市场规范上也不能幸免地遭遇了信任的考验。造假和舞弊现象屡禁不止,将信任危机推向高峰。从借助高科技产品进行考试作弊到城市街头巷尾如牛皮癣一样顽固的“办证”广告,再至业已形成气候的遍布全国各地的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基地,无不将虚假和欺骗赤luo裸地展现给人们看。“假”和“伪”对于“真”和“信”的伤害及冲击自然不是一个杯水车薪的“3·15”所能遏制和根除的,这需要全社会的人们在一种自觉的意识上去维护和捍卫自己应有的权利。
信任危机已经遍布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儒家传统文化将信任视为“立人之道”、“立政之本”,每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都会以诚信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诚信不仅是儒家的主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越来越多的民族精髓和瑰宝被人们毫不吝惜地摒弃,我们距离自己也就越来越远了。
在国家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体制度的同时,依托传统文化“仁爱”、“立己”的思想来协调人际关系,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人生苦短,不过白驹过隙。即便一言九鼎和死生契阔已随历史潮流而去,也但愿有更多的人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叹中,对他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真诚,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宽容,如此,我们也不用在信任的危机中惶惶不可终日了。
-全文完-
▷ 进入雪孩子的夏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