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有感于大学生父子“错位”朱文科

发表于-2005年07月22日 上午10:50评论-1条

据《现代快报》报道,出身浙江农村的蒋光(化名),2004年8月刚从浙江某著名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蒋光学习成绩优异,从中专退学后转读省重点高中,并一路读到名牌大学。读大学以后的蒋光只知道向家中要钱,嫌家穷欲解除父子关系,并放狂言要踩死老父。无独有偶,前不久,湖南衡阳市一位“辛酸父亲”给在南京大学读书的儿子写了封信,张贴在大学逸夫馆楼左前方的公告栏上。信是写给他的在南大读书的儿子的,他说:“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我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 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 ”看完这封辛酸父亲饱含感情的来信,笔者在悲哀、激愤之余,不由得想对信里那位儿子问一声:究竟谁是老子谁是儿子?当代大学生该如何面对亲人的爱?

这本来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几乎不需要任何伦理学知识就能够回答。但笔者发现,在这封信里,父亲和儿子其实是“错位”了的。儿子考上大学,仿佛就高了老子一等,“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在这里,父亲仿佛成了雇佣工人。尽管家庭经济条件不怎么好,儿子为贪图虚荣,还是一味地向父亲索取,“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在这里,儿子仿佛成了“父亲”,而父亲倒像是“儿子”了。

笔者认为,这种父子“错位”的现象反映了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家教、学校和社会难辞其咎。首先,为人父母者要从信件的一些细节中悟出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孩子。由于我国实行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生政策,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没有吃过什么苦,一切由父母包办。“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含辛茹苦的家长,任劳任怨、不辞劳累,有苦自己咽,有难自己扛,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全心全意读书、风光上大学。正是大人毫无原则的溺爱才“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且独立意识很差的孩子。象那个可怜可悲的父亲,好不容易把养育多年的儿子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大学梦,到头来儿子却变成了一个只想从他身上榨油水的人,实在是他家庭教育的一大失误啊。其次,值得反思的是当代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一位教育专家指出,父母教育这一环脱节后,中小学教育也没能跟上,因为他们在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下成为惟分数论的忠实执行者,大学生几乎进入了情感疏导的荒漠。他们与父母沟通少,交流少,想起父母只在必要时。华南理工大学一位辅导员曾进行过一次调查:他让每星期给父母打一次电话的同学举手,结果60多个学生里举手的不到一半,并且绝大多数是女生,男生只有10%。他还发现,学生们哪怕是与双亲交流,谈论的话题也离不开钱。这幸福的一代人,不懂得父母赚钱的来之不易,不知道多少家庭为承担子女的求学费用走到了贫困的边缘,甚至负债累累,更不用说他们会尽孝心回报父母。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不仅仅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人生境界的体现。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事业、爱祖国、爱人民?t又怎么谈得上为祖国建设出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再次,社会和教育部门难逃责任。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严重脱节,教育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与家庭普遍缺乏必要的沟通。基础教育动辄就强调开家长会,对孩子的教育强调受约束,一旦孩子进入大学往往就像进入“无政府主义”的状态。我国的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差,而学校和社会也没有给大学生提供养活自己足够便利的机会,如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这就使得中国的大学生难以走上自立。同时,社会不良攀比之风、大中学生早恋之风的盛行,促生了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许多大中学生课余沉溺于网吧、歌舞厅 ,甚至在节假日外出旅游,这都需要大笔钱。据说, “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 从南京大学传开后,该校不少学生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哪个学校都有。有的大学生一个月就能花掉两三千,有女朋友的花费更大,出门旅游,节假日还要玩情调,没钱怎么行。这样,几乎都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们,在攀比心理和物质欲望的驱使下,只好千方百计从父母亲那里榨取,甚至不惜采取修改入学通知虚报学费等手段向父母骗取更多钱。南大外语系一教师称,大学扩招以后,不少家底殷实而又不肯努力读书的人也进了大学。因而,近些年来高校里的学风越来越差。少数学生不爱学业忙于享受必然对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冲击,导致他们与别人盲目攀比。尽管有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但是手机、mp3样样齐全,衣服必要名牌,节假日要出去旅游。而如此高额消费几乎全是向生活本就不易的父母索取的。父母们爱子心切,纵使有怨言也藏在心里,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大学生父子“错位”现象的出现就见怪不怪了。

要杜绝大学生父子“错位”现象,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一方面,做父母亲的要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感恩的心态,树立孩子的责任意识、孝道意识。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省”的内容自然不断有变化与更新,但笔者认为,无论科技如何飞跃,社会如何变迁,只要人还要父母生养,到了报答养育之恩的年龄,常常“省”一省自己的内心,寻找一下“孝”字有没有冷落,还是做子女的必修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汉。”父母教育子女,一定要严格要求,教之有道,越是独生子女,越是不能溺爱;越是独生子女,越是要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不能让孩子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傻子。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价值观、孝道观。要经常提醒我们的“天之骄子”们,每天在忙碌过后,反省反省自己,是否想起过在默默关心你、期待你的问候的老爸老妈?是否把父母亲的血汗钱在大花大用?要用先进理论和文化来武装大学生头脑,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同时,当代大学生们更要严于律己,平时少进网吧、酒吧、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生活上不盲目攀比,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我建议当代大中学生要多看一些名人传记、修身养性的书籍,当然,我提倡你们看这些并不一定就是说你们将来要成为名人,而是可以从他们的事迹中领略到一种做人的常识,使自己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长一颗善良的心,再不要做出父子“错位”的悲剧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漠孤寒点评:

老师伸手对学生说:给钱
学生伸手对家长说:给钱
家长伸手对领导说:给钱
领导说:你算老几,你说给你就给你?

文章评论共[1]个
夏雨鸢-评论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把孩子惯坏了,想想啊,有6个老人去宠一个孩子,时间长了会给他造成什么心理啊,教育孩子肯定要从小抓起,等大了,进学校了再开始教育就有点晚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强了,我认为父母要做好这个榜样at:2005年07月22日 下午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