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怀古郑公祠寒也70

发表于-2005年07月21日 清晨7:35评论-1条

郑公祠坐落在山东省高密市双羊镇后店村,西临潍河,北依砺阜山,是人们为纪念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建立的。 

三间祠堂高筑,登上22级灰砖台阶,进得祠门,郑玄彩绘塑像迎面端坐。这位经学大师目慈眉善,手抱简册,似在深思,给予人的感觉便是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祠堂比较简陋。郑玄塑像上方悬有“海岱宗师”四个金字。墙壁东西各镶一块歌颂郑玄功德的石刻。祠门上刻着一副书写苍劲有力的对联:文章凭人论,经学赖公传。祠前那棵有名的古柏,名曰“郑祠古柏”,相传为郑玄手植,比为高密八景之一。古人曾有诗赞曰:“露滴涛声韵,龙盘云色苍;树存人已远,凭吊坐清凉”。古柏不知何年已枯死,但仍然老干盘曲,状如虬龙,至今不腐,游人赞叹不已。 

郑玄(公元127年——200年),字康成,这位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就是出生在这个地方。郑玄年轻时学业勤苦,既学今文经,又钻研古文经,并且到处求教。23岁时,他曾西入函谷关,拜扶风经学大师马融为师。马融当时名气很大,弟子千余人。郑玄在他门下三年不得面授,但他仍刻苦攻读,昼夜不倦,三年便精通了马融的古文经学说。在一次弟子考试时,马融亲自召见了郑玄,郑玄趁机提出许多疑难问题,马融十分惊异,一一耐心作答,对他的学问甚为称奇。 

此后,郑玄又游学于幽、并、兖、豫诸州,42岁回到家乡,聚众讲学,弟子上千人。郑玄一生不求仕进,唯以注经授徒为业,终于成为东汉经学的集大成者。他对整理古代历史文献做出了巨大贡献。儒家经典中许多著作多曲他注释,有些书籍作了详细的笺疏。《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等经典,他都批注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是郑玄批注的。今通行本《毛诗》和《十三经》注疏中“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注,即采用郑注。他还撰有《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著作。批注和著述共约100万字,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郑玄在当时颇负盛名。他的著述号称“郑学”,以郑玄为代表的学派,被称为郑玄学派。北海相孔融因敬慕他学识渊博,特令为他设立郑公乡。 

游郑公祠,使我想起大学时代曾到崂山了解郑玄遗迹的一段往事。我在崂山区的惜福镇听说这里有个村庄叫康成书院,便去寻古。村里一位老人给我讲,郑玄曾因党锢之祸被禁14年,被禁期间,他杜门不出,更潜心隐修经业。党锢之后,他已是30多岁的老人,便隐居这里,构筑书院,讲书授学。传说刘备也曾来此求救。康成讲学的书院,明代尚存,现已被后代的建筑所代替。老人还说,过去书院周围有一种楸树,树叶上有纹如篆字,叫做“篆字楸”;还有一种草如韭叶,高尺余,坚韧异常,叫“康成书带”,古时当地人就用它来捆书简。现在,书院的这两种特产也都不见了。我记得,那时来此游览,这里已建起一座书院水塘,塘里碧波粼粼,岸边鲜花盛开,给这片历史胜地增添了新的色彩。 

郑玄家乡的这座郑公祠,建于汉代末年,后经历代屡毁屡建,到清代共庙宇99间。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这里都有盛大庙会,当地县官年年都来祭祀。后因沙灾,庙宇淹没,现在的这座郑公祠,是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建的,一年四季前来拜谒的游人络绎不绝。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寒也70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redyfeng
☆ 编辑点评 ☆
梦天使点评:

总体来讲,作者文笔不错。
但观此文有匆忙收尾之嫌。
如能此点处理好,
此文将会更好!
个人之见,作者勿怪::)

文章评论共[1]个
玉竹临风-评论

看你的文章真是长见识了,不用出门就了解了各处的古迹,什么时候我能有机会游遍那山山水水呢!!!!
  【寒也70 跟帖】:现在就可以呀!你出美金我陪你呀!哈哈! [2005-7-21 14:19:31]
  【玉竹临风 回复】:真是哪壶不开你提哪壶,要是有足够多的美金,我早去五台山避暑了! [2005-7-21 15:00:20]at:2005年07月21日 中午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