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同事劳资员陈晓的爱人去世了,43岁的陈晓成了寡妇。爱人吴非撒手人寰,给陈晓留下了一个年近古稀的婆婆和一个19岁的女儿。她丈夫吴非又是他们吴家唯一的儿子,无疑家庭的重担从此压在了陈晓一个人的肩上。
在送陈晓的爱人上路的那天,阴沉了多少日子的天出奇地晴了,骄阳似火般烧烤着大地。陈晓那古稀的婆婆一滴眼泪都没有流,还在劝说着泪流满面的儿媳妇。当这位年近古稀的老妈妈看儿子最后一眼的时候,老人家在轻轻抚摸了儿子的面颊后,抬起头扬手给了儿子一个嘴巴,这一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震惊。老人说:“你和我不是说好了吗?为我养老送终,现在怎么变成我送你了?你真的忍心让我这白发人为你送行吗?你撇下了老娘、妻子和女儿,你的任务没有完成,你走了,你还是男人吗?”可是,无论老人说什么?可惜她的儿子都不会听到了。
这个时候,最痛苦的就是陈晓了。看着终身将失去靠养的婆婆,再看看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刚刚上大学的女儿,陈晓感觉自己从此将是这两个女人的依靠,这一老一小的依靠。尽管陈晓在爱人活着的时候,与婆婆有过许多磨擦和矛盾,但陈晓最后还是做出了决定,自己替爱人吴非尽他没能尽完的孝道。
陈晓处理完后事上班后,在回忆爱人吴非健在的时曾与婆婆发生争执时说:“细想起来,实际上婆媳俩是在为一个男人争吵。这个男人,是自己的丈夫,是婆婆的儿子。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子?哪个妻子不心疼自己的丈夫?现在这个男人没有了,两个女人在一起反而没有以前那么多的不协调了。”陈晓自从丈夫走了以后,对婆婆比丈夫在世的时候要好多了。她想:如果自己的女儿不在了,自己应该是什么心情呢?拿人心比自心。所以,以前对婆婆的不理解,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婆婆自从儿子不在了,更理解了儿媳妇的难处了。心想,媳妇能把自己当妈养,已经是现在年轻女人中的佼佼者了。所以尽管有些许的不如意,一想到儿子不在了,应该理解媳妇了,也就把以前的不愉快抛之脑后了。
老人的身体不是太好,可是脾气却越来越好了。陈晓在厨房做饭,婆婆帮不上大忙,就搬个小凳子帮助剥葱啊蒜的,干些零活。有话没话的说着一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话题最多的就是她的儿子、陈晓的爱人,许多话总是离不开这个已经仙逝了的男人。
陈晓的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家里就陈晓和婆婆住。婆媳俩在晚上躺下没有睡着的时候,老人经常会为陈晓讲起她儿子小时候是如何的聪明、可爱、淘气。这个话匣子一拉开,老人就会没完没了。还会举出好多好多事例来,每次说起这些,都会如数家珍一样地讲着她儿子的点点滴滴。一提起这些,老人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老人讲的时候,只有回忆中的高兴,没有泪滴,而听故事的陈晓却经常会听得眼泪在眼中打转。
陈晓的婆婆说:“生吴非的时候,难产,吴非啊,差点没死了。也是他命大,我今天才有了你这样一个好儿媳妇,这是我前世的造化啊!”从婆婆那深邃的眼里,沧桑的脸上,陈晓仿佛看到了她的婆婆又回到了以前的蹉跎岁月中。
吴非生前工作特别忙,与妻子陈晓很少有时间聊以前的事情。中年人的忙碌,让陈晓感觉他们夫妻间的了解不是太多。现在婆婆说起这些来,可能有好多连吴非都未必记得的事情,陈晓有好多是不知道的。但陈晓感觉,自己在婆婆这里对丈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和认识。
陈晓逐渐与婆婆的话也多了起来,她对婆婆说她与吴非的相识、相爱、相恋到结婚、生女儿和过日子。把他们夫妻间的所有事情,都在与婆婆的交谈中,拿出来在脑海里过滤一遍。每当讲到动情之处,陈晓就会两泪双流。四十三岁的女人开始守寡,怎么能不流泪呢?她有多少苦衷啊!这时,古稀的婆婆就会安慰她说:“闺女,别哭了,人死不能复活。别伤心了,这个世界上,谁离开谁都能活。”
一个婆婆,一个媳妇,都是女人,两个女人相互理解了,曾经的矛盾也化解了。当初,她们都是为了爱一个男人。只是角色不同,爱的方式不同,关心的方法不同。总之,都怕对方抢走这个男人对自己的爱,才产生了爱的隔阂。现在这个男人不在了,她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是当初对这个男人的爱,让她们产生了矛盾,现在又是共同的爱,化解了这个矛盾。在她们共同爱的那个男人走了以后,她们懂得了互相照顾和互相理解。
陈晓常常在自我反思时想:为什么在爱人吴非活着的时候,婆媳关系那么不融洽?原因是你争我夺,争的是那个男人对自己的爱。现在想起这些来,自己不禁感觉有些后悔,但后悔药何来啊?
现在陈晓想对所有女人说的是:婆婆和媳妇都是女人,女人应该对女人好一点,女人何苦为为难女人?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