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自怀镇砚台石爆破排危,被称为“四川排危第一爆”。因为,爆破的岩石上万立方米,爆破持续整整4天,前后共进行大小爆破13次,无1人伤亡。泸州市常务副市长庭继岗、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梦华、合江县县委书记袁顺康、副县长任英等领导坐镇指挥5天5夜,全军著名爆破专家罗有山在爆破现场奋战56个小时,居民疏散1万余人次,在他们身后,100多名市县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地奔忙在爆破的每个环节……
在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里,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人和事,他们,也无愧于“四川第一爆”这个重大的、引人瞩目的事件。
可敬可爱的自怀人民
砚台石位于自怀场后正北方向的陡岩上,直接威胁着场上69户269个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6月29日,砚台石钻孔作业开始。按照预案,他们必须撤离避险。早晨5:00,许多居民就起床做早饭。6:30,镇政府门口和危岩下方小桥处的2个高音喇叭发出撤离通知,政府和派驻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分为8个小组,挨家挨户清理人员。到7:30,所有人员全部撤出警戒区。
从7月4日起,爆破排危开始,撤离范围扩大到全场237户760人。每天清晨,在一阵凄厉的警报声中,居民们扶老携幼,纷纷离开自己的家园,默默地走向1公里以外的警戒线,没有人埋怨,没有人发牢骚,甚至连婴幼儿的哭闹声也听不见。那场面令人肃然起敬。他们临时避险的地方在警戒线以外的公路两旁,几百人或坐在小河边上,石滩上,或躲进山坡上的树林里,静静地等待。4天爆破,骄阳似火,暑热难当。居民们有时早上撤离,要晚上8点多钟才能回家,但是,没有谁闹腾,也没有丝毫骚动,总是安静地等待解除警报。
居民周吉祥的父亲7月3日不幸病故。4日爆破开始后,通过镇领导做工作,他放弃了为父亲办丧事,随大伙儿一起撤离。直到晚上回家,才简单地给老父举行了一个丧葬仪式,第二天早上撤离前,把父亲送上了山。
这样的撤离,持续了6天,进行了近20次。
有人说,山区的农民淳朴,由此可见一斑。有人说,自怀的群众工作平时就做得好,居民如此配合,没有人趁机发难。也有人这样说,经历了这样的时刻,如果有一天发生战争,自怀的居民撤离是最有经验的了。
不畏难不怕死的自怀人民
在爆破现场,在最危险的危岩上,冲锋在最前面的,还是自怀人民。
陈长发,自怀国土所工作人员。从钻孔开始,他就在四处是裂缝的危岩基座担任监测工作。头顶上钻机隆隆作响,危岩随时有崩塌的可能,而陈长发绝对是第一个被万吨岩石压扁的人。但是,他毫不畏惧,每天清晨就上山,坚守在岗位上,严密监视着岩石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看见他在巨大岩石之下认真工作的身影,每个人都为他捏了把汗!
刘金银、瞿廷德、夏孝明、许志华、张学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承担的活儿是放炮后钻孔。放过炮的岩石被炸得分崩离析,有的松动,有的悬着随时都会掉下来。钻孔的地方无疑就是最危险的地方,但是他们还是拼着老命下去了。他们在悬岩边上钻横着的孔,立足的地方不到1米宽,3个人互相靠着,还要抬压着几十斤重的风钻,施工的危险和难度难以想象。装炸药时,最惊险的地方就连工程兵们也不敢去,还是他们下去装的。天气炎热,他们钻孔的地方没人敢去送水,尽管干得嘴唇开裂,也只有等至少半个小时一个的孔钻完后,才能喝到一口水。一天到晚,他们往往要喝十几瓶水,可是却没有尿拉出来。
他们每天工作14个小时,晚上,还得留2个人在山上值班,看守机器,洗不了澡,还得忍受蚊虫的叮咬。
团结互助的自怀人民
从来没有经历过疏散的自怀场居民,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7月5日,由于施工难度太大,到下午4点过钟,山上还在钻孔,放完炮肯定天黑了。许多居民是早餐中餐一齐吃的,这时早已饥渴难忍。见状,南桠头村2社的袁再明、程洪友夫妇回家无偿为大家煮稀饭,并拿出家里的全部蔬菜、腊肉和刚上街割的10多斤鲜肉,请大家来家里免费吃饭。很快,上百人蜂拥而来,他们家的60多斤大米煮完了。在他们的感召下,邻近的许发林、梅孝明、李小梅等农户也免费为大家提供稀饭,这些农家的米也迅速告磬。该村1社社长瞿仕超闻讯立即骑着摩托车到离警戒线2公里的家中,把头天才加工的100余斤大米无偿送来,解了燃眉之急。
正在指挥部指挥排危的县委书记袁顺康得知后,非常感动,立即指示镇政府给他们送去大米。同时,镇党委、政府派出车辆,从关口、先滩采购矿泉水、方便面、面包,迅速送到疏散点,无偿提供给群众。
军民鱼水一家亲
参加这次爆破排危工作的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共有60多人。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危难时刻,他们充分体现了人民子弟兵的本色。
85岁高龄的费树辉老人疾病缠身,子女外出务工,孙辈又年幼,行动不便。警察李小军、王保峰知道后,马上把老人搀扶到警戒线以外。7月4日中午,由于时间紧迫,一些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来不及吃饭,就来到警戒线执行警戒任务。下午,镇上给他们送去了方便面充饥。当看见有些群众也没有吃午饭时,动人的一幕出现了:10几个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把泡好的方便面端到疏散地的老人和孩子跟前,而他们却继续饿着肚子,昂首挺胸地站在警戒线的两端。许多群众手捧着方便面,早已是热泪盈眶!
在场做群众疏散工作的文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叶元楷见此情景,也端起自己那碗方便面送到一个武警战士面前,含着眼泪硬逼着身强体壮的小伙子吃下。
干警们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中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村民。南桠头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瞿大春,将自己商店里仅有的一箱纯净水,一箱方便面送到警戒线,让顶着烈日的干警们充饥解渴。几天的撤离疏散中,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不断涌现。
体现着先进性的党员干部
在爆破排危紧张、惊险的日子里,许多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第一线,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体现着“三个代表”,体现着共[chan*]党员的先进性。
共[chan*]党员、自怀镇副镇长梁圣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梁镇长担任着排危工程协作组组长,从6月14日爆破防护沟动工开始,他就没有休息过一天。爆破排危开始后,他天天和实施爆破的工兵官兵以及民工们一起,奋战在最前线。他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每天晚上8、9点才和浑身汗湿的工兵们一起撤下山。爆破组和钻孔民工的后勤保障、材料供应,是他在奔忙;每一次爆破后十分危险的现场清理,是他在细心地指挥;山上任何一点突发事情,他要及时妥善处理。20天下来,梁圣斌脸晒得黝黑,肩背的皮肤晒掉了皮,人整整瘦了10多斤!
共[chan*]党员、县国土局副局长李道钦,从老百姓的土地测量、青苗赔偿开始就进驻自怀,到爆破成功,整整呆了27天,成为“四川排危第一爆”在自怀呆得最长的市县部门领导。爆破完成后,大部队撤离自怀,他又继续留下来,协调善后处理工作。
自怀镇党委副书记徐桂兰,是一个能干的女干部。制定撤离预案,她熬到深夜两三点钟;选警戒点,她在爆破点方圆几公里的地方不知跑了多少遍。居民开始疏散后,她一直坚守在警戒点做群众疏导、安抚工作。7月5日,徐桂兰感冒、拉肚子,她晚上悄悄去输两瓶液,第二天又投入忘我的工作。
和徐桂兰一样带病不下火线的还有自怀国土所干部张高林。爆破排危的第二天,张高林发高烧,可是他不同意组织上换人的关心,拔掉输液针头,又和梁圣斌副镇长一起上到危岩顶上。警戒组的合林村村委会主任杨成华大腿肌肉拉伤,他往痛处贴上一张膏药,又一拐一拐地来到疏散点。晚上还参加通宵值勤。
57岁的老党员、镇综治办副主任杨志清在拆迁赔偿安置组,他晚上几乎天天加班,上门宣传爆破排危的通告,核实疏散人员。镇宣传文化中心主任杨元兴每天清晨广播撤离通知,晚上大家休息时,他还要广播到9点过,2个高音喇叭在这次危岩排险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自怀镇党委书记王晓东、镇长税斌在整个排危期间,每天晚上的睡眠时间没有超过5个小时,他们的家没有在自怀,但是他们都1个多月没有回过家了。
闪光的精神辉映荔乡
引人注目的“四川排危第一爆”在合江县自怀山区成功爆响,威胁老百姓的巨大顽石从此不复存在。在它的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体现出耀眼夺目的宝贵精神。
这种精神的实质,就是干群融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没有人民的事业,就没有成功可言。这次规模空前的危岩爆破,之所以取得圆满的成功,首先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自怀的全体居民深知,危岩爆破是一个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因此,他们以空前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全力支持爆破工程,对自己所作出的牺牲,毫无怨言。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得民心者,水必载舟。
经过了“三讲”、“三个代表”学习,又正在“保先”教育期间,危岩排险,把我们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成果,活生生地呈现在老百姓面前。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那些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所交出的答卷,让老百姓十分满意。
因此,在危难之中,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军民鱼水情,看到了团结得象一个人的情景,看到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融洽,看到了这种融洽所迸发出来的巨大力量!
在推进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之中,这种精神,这种力量,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
本文已被编辑[梦天使]于2005-7-18 16:36:1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灵魂在风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