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宁风味
从内地初来西宁,最诧异的是大街上的肉铺,几乎不见猪肉,悬挂着一条条白白的被剥去了皮的羊,还有些欲售的白条鸡。因为西宁主要的居民是回族人,所以这里的饮食习惯和内地有很大不同,这里出售的羊肥硕粗壮,买肉的回民汉子拿条麻袋把买下的羊腿或肉装进带子抗回家。
在这里到处是清真饭店,糊羊肉,手抓羊肉,清汤羊肚,爆焖羊肉羔,清蒸羊蹄筋,羊杂汤,手抓羊肉羊肉脆脆的鲜鲜的使人胃口大开,羊蹄筋筋道味醇淡嫩不腻百吃不厌,素有“牛蹄筋,味道赛过鲜海参”的说法。羊汤味道鲜美百喝不厌。而爆闷羊肉羔更是青海一绝,只有春秋产羔时期才能品尝到,其肉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芳香柔软,吃过这道菜你一定认为天下其它美食不过而而。在西宁您尽可以放开肚皮大饱羊福的。
如果您先吃的肉太多,不利于消化,那么来碗西宁酸奶吧,这里的酸奶是用熟牛奶制作,做好的酸奶象布丁,但比布丁好看好吃,酸奶表层奶皮金黄,洁白如脂,芳香扑鼻,鲜嫩质细,清凉微酸,加一勺白糖,酸中带甜,更是凉爽可口。在饭后,在旅途劳顿时,吃上一碗酸奶,开胃、渴、消热。
如果您愿意吃面食,青海有的是特色面点:麻食热汤软面 ,经济实惠;焜锅馍馍,外脆内软,绽开如花,色彩鲜丽,异香扑鼻;还有油炸的馓子,爽口的酿皮,奇怪的羊肠面。
二:虔诚的酥油花
西宁的湟中县有座著名的寺院,名字叫塔尔寺,是藏传佛教黄教圣地,黄教祖师宗喀巴就是在这里出家的,寺庙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烟火鼎盛一直是西北各民族朝拜的圣地,寺院有令人神迷的三绝:壁画,酥油花和堆绣,其中最感天动地的当属酥油花。
酥油花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朵绚丽多彩的艺术奇葩。它是在各种雕塑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酥油塑造艺术,是以酥油为主要原料制作成的艺术品。塔尔寺有专门的酥油花馆,该馆内现有两架花架,花架上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题。有情有景,有花鸟虫鱼,有亭台楼阁,有各种人物造型,极有层次,所有造型十分地精美,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当制作这些酥油花的工作却是极端艰辛的,塔尔寺有自己的艺僧,这些艺僧从农历 十月就开始筹划,直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才告终结。酥油花的制作就在寒冷的冬季三个月里,而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塑制中因手温而使酥油胚料融化变形,艺僧们在室温控制在零度的作坊里,每人身边还放置一个盛有冰块的水盆。不时浸浸冰水,抓抓冰块,从而用几乎冻的麻木的手去塑制。一架酥油花的完工需要二十个僧人,长达三个月的低温作业,当酥油花架完成时,艺僧的手往往被冻残废了。而这些绝品的酥油花只有一年的生命,第二年还有前赴后继的艺僧再一次重塑这些珍品。
所以,酥油花那么美,里面凝聚了多少虔诚多少心血在里面啊!这是一种近乎残酷的艺术。
三:无助的湟鱼
辽远的青海湖空旷高远,冷寂的湖水里养分极少,在这生命的微薄照顾里只生长着一种生物,那就是湟鱼。高原地广人稀,千百年来,湟鱼是青海湖的主人,青海湖是这些生命的天堂,它们在这里生息繁衍,环境是那么恶劣,湟鱼在这里的生长极其缓慢,一条湟鱼要长成一斤重,差不多需要十年的时间。
湟鱼很漂亮,没有鳞片的鱼胖胖的,傻傻的,憨态可掬,肉质鲜美。解放初的青海湖鱼是很多的,骑马踏水而过,马过后浪花分开,就有被马蹄踩死的鱼卷上水面。而后人们对青海湟鱼进行了灭绝性的捕杀,大网小网公家私人齐上阵,把青海湖几乎像用篦子篦一样篦过了几万遍,青海湖被伤害的伤痕累累,青海湖寂寞了,往日优游自在的湟鱼不见了踪迹。青海湖中昔日的鸟岛万鸟翩跹的景象不见了,没有了鱼了,鸟儿没有了食物,大量的鸟离开了这里,往日的繁盛已不复存在。
青海湖是那么美,周围的群山是那样优美,远远的昆仑山顶覆盖着积雪,近近的油菜花在静静开放,云朵在湖水上投下暗暗的阴影。湖水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换莫测,时而是瓦蓝瓦蓝的,时而青碧青碧的,时而是灰淡灰淡的,船行湖上天高气爽,只有船寂寞地穿行在青海湖水里。
西宁市已经把湟鱼列为濒危物种了,湖边设有渔政管理处,但鱼政管理处的旁边饭店里有清蒸湟鱼,干炸湟鱼段,湟鱼汤等任君品尝。
-全文完-
▷ 进入犁花盛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