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泰山游记寒也70

发表于-2005年07月13日 早上8:30评论-0条

人生不可不游泰山。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辗转千里游览了泰山。 

走东路,经红门至中天门,林幽泉清,游人熙攘,并不见山之险峻。中天门前行走一段平缓的山路来到步云桥,则山势渐陡,两峰之间垂下一条天梯,曲折飘逸,便是泰山十八盘,拾阶而上,山辉川媚,松壑云深。整块整块的巨石磊垒而上,伟岸险峻,坦坦荡荡,许多奇花异草、松柏杨柳从石壁间夺路而出,与之争峰。人行山中,景不胜收;石刻连连,目不暇接;山风吹拂,如醉如酥,游人便全然陶醉于这幽林峻山之中了。 

路旁和石刻,不仅书法绝伦,也道出了泰山的历史渊源。有帝王对泰山虔诚的膜拜,每妆登基大典,皇帝便东巡泰山,祭山祀天,行封禅之礼,“不欲多人”,还要将车轮包上蒲草,以保神山清洁;有文人墨客对泰山由衷的礼赞,“景胜山雄”“五岳独尊”,登高必赋诗,他们朝山览圣,赋诗留言,摩崖刻石,给泰山留下了众多的古祠寺庙。登临泰山,在欣赏大自然美丽的风光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神秘的东方文化。 

跃过龙门,天梯更陡,几至不能攀登。人行梯上,雾霭蒙蒙,自然有飘然欲仙的感觉。登上南天门,便是天街,一条宽宽的青石路在云雾中伸展,左侧是依山而起的楼阁,飞檐朱门,灯火辉煌;右边是云海茫茫的万丈深渊。此时已是深夜,山风呼啸,彻骨生寒;回首来路,灯光摇曳,明灭可见。九天揽明月,手可摘星辰,这不是“天街”又是哪里呢? 

泰山之巅不像一般山尖削锐立,而是平缓开阔,体现了它博纳万物的胸怀。趁着月色,迎着夜风,再往前走,泰山便用它巨人的臂膀将我托入云霄,与天对语,“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此行之所以选择晚上,是为了看日出。据说,泰山与东海接壤,晴天在泰山顶峰可望见海浪涌太阳的日出景观。可惜我到达山顶的时候,日观峰已无立足之地,只好迂回右行,登上瞻鲁台,这块百十平方米的巨石,探出云海之上,迎风沐雨,伸向天际。相传孔子曾在引眺望鲁都曲阜,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此石也由此是名。 

站在瞻鲁台这块巨石上,一览群山,云海飘逸,涌出一个个蘑菇似的山头。“信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言不虚。远眺海日,东方的天空渐渐地由蓝变白,地平线上那条浅红色的直线,也在慢慢地扩散,中间凸成扇形,似有万道光芒射出。这时,游人高呼“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看到黑暗的地平线下,一个浅红色的舌尖悄悄伸出,游人便频频按动手中相机的快门,记录这瞬间奇景,舌尖渐成半圆,先前和舌尖已有耀眼的红光,一个跳跃,太阳来到地平线以上,便光芒四射了。据说有人几次登临泰山都看不到这样一个日出全景。此时,我登泰山的疲劳,夜晚的寒冷,已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欣喜、是兴奋、是不虚此行的快乐。 

看完日出,我经中天门取西路下山。站在泰山脚下,我仰望泰山,她拨地通天,气势磅礴。我竟然怀疑自己是否是一步一个台阶登上去的,又是否是一步一个台阶走下来的,人回顾往事不也常常如此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寒也70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古草
☆ 编辑点评 ☆
古草点评:

一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游记文章!结尾的感受再展开一些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