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初夏,我同机关同事十余人,利用周末时间远涉黔北山区,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途,寻踪而往,观址而思,重温红军走过的光辉历史,追忆我党艰苦创业,挥泪垂青史的历史篇章,使自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中华伟人尽收眼底,无数英雄突现眼前。读长征的壮丽诗篇,追念先烈们的伟绩威名,吾等后生,受益非浅。
我们一行沿着合江经习水的公路到遵义。沿途山高掩映,林木葱笼,小溪流水,净净宗宗。车窗外轻风习习,使人清凉爽快。车内你言我语,一会儿唐宗宋祖,一会儿柳暗花明,喜笑言开,其乐融融。天色近晚,车达遵义。合江籍在遵义工作的老乡给我们热情而周密的游程安排,连夜请我们品尝了遵义的特色晚餐。
遵义是繁华而美丽的,到处都有红色旅游的气息。经过大半天的路途奔波。大家却精神抖擞,头顶五颜六色的彩灯,漫步于大街小巷,欣赏红色城市的夜景。紧靠遵义会议旧址的步行街十分雅致。街心青石铺成,两岸建筑古朴。装饰精美,雕栏耸立,青瓷红檐,花草掩映,加上门市内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把整条街点缀的如诗如画,典雅别致。
第二天一早,朋友们早起晨游,享受遵义美丽的风景。遵义县城规划得体,绿树成林,高大的建筑物与休闲草坪相辉映,广场与大街相搭配,加上穿着花花绿绿服装的少数民族同胞的点缀,留给人的印象实在是一种和谐的美。
同行的朋友们早上八时许便来到“遵义会议旧址”,这是一群古代建筑,房屋并不高,却显得很有气派,青砖琉璃瓦相配,木雕花檐突现,木楼串斗转角,古朴古香。那古朴的楼房在绿树鲜花的掩映中放射出奇丽的光彩。据讲解员介绍,这里本是原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官邸,当时是遵义最好的建筑。正门上方“遵义会议旧址”的红色大字是毛泽东同志所题。面对伟人的手笔,朋友们争先恐后留影,都希望用小小的镜头摄下那段灿烂的历史和伟人的身影。
进得大门,心情就特别沉重,这座小小的古楼,却曾经容纳过中国的无数顶级伟人,这里的决策,却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一行先在底楼参观了当年中央领导居住的寝室,便急切爬上二楼,去寻求让中国革命扭转乾坤的遵义会议会场。在我的想象中。那应该是一个宽敞、豪华、气派的会议室。而当我们步入会场外的人行道时,那个面积约27平方米的长方形会议室映入我的眼帘,让我几乎不敢相信那里就是遵义会议的会场。会议室是这座古楼上的一个小客厅,中央摆着一张长方形的古式木雕桌,四周摆着20供销椅子。会场与人行道用一块木板相隔,游人不能入内,看上去显得很简陋,但却很雅致。整个大楼四方走廊,相互转通,四个楼角以木梯与底楼相连通,楼上除会议小厅外,皆为当时朱德、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住所,陈设简朴。其实,伟人并非天生的伟大,而是因为他们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经历了无数生命的磨练,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后才逐渐变得伟大的,他们的生活与凡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
出了遵义会议旧址大楼,讲解员将我们带到“遵义会议陈列管”。陈列管距会址不到500米,这是一座占地较宽,设计得体,建筑规范,陈列物品繁多的综合性展管。陈列管由两层楼的展厅组成,按红军长征历史的时间顺序分为六大部分,主要反映了从离开苏区到长征胜利的全过程。各个展区的人物塑造,图片展示,文字叙述,战斗图表相搭配,群体与个体、战略与战术相补充,同时,充分利用声、光、色、电等综合演示手段,使陈列管的人物、图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里完全是中国共[chan*]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历程的缩影,也是红军精神的有力展示。
从整体来看,我们通常所说的“遵义会议旧址”是指当年红军打遵义时红军作战指挥、生活住宿、召开会议等占据房屋群体组成。现在除了会址和陈列管,秦邦宪、李德等当年的住所,中央银行等当年红军住过的地方全部进行了修复。在这里完全可以找到当年占领遵义的影子,可以想象遵义会议后的中央怎样率领工农红军走南闯北,四渡赤水,突破敌人层层封锁、围追堵截的包围圈的场景。
出遵义会议旧址,我们步行数里,经凤凰山到红军山。红军山是遵义城郊一座小山,海拔落差不算很大,但紧靠河边,林木葱笼,景色迷人。这里因有3000多名红军烈士埋葬于此而得名。山腰建有高十余丈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据陪同我们参观的老乡讲,碑文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这山上的红军很灵验,许多善男信女都到此山“红军坟”前许愿求平安。沿着层层的石梯而上,我们瞻仰了“红军坟”,“红军坟”坐落在纪念碑左侧,坟体与普通坟茔相似,前有墓碑,文字清晰,坟前有铜塑像,看上去形象逼真。从碑文可见,这座红军坟埋的是一个红军卫生员,他十分爱当地的老乡,只要老乡有病相求,不管白天黑夜,是晴是雨,是远是近他都毫无怨言地帮老乡看病治病。有一次,在帮老乡看病回营房的路上,被匪徒杀害。当地老乡隆重安葬了他,年年相拜。据当地居民说,“红军坟”很灵验,只要奉香祭拜,定能除病保平安。我们面对这座坟茔,微微低下头,我们为这个红军战士而祝福,更为这种红军精神而自豪。也许正是因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是红军的后盾,当年的红军才取得四渡赤水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走进遵义我们是一种期待,告别遵义我们是无限的依恋。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给我们留下的不光是脚迹与身影,而多的是一种用生命和意志铸就的精神,但愿这种精神,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能永远年轻。
-全文完-
▷ 进入龙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