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人类运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表达和记录的方式了吧,从远古的甲骨文开始,历史就以文字的形式逐渐被记录下来,那些至今依然被传咏的名篇佳作也是得益于文字的功绩,其中不乏慷慨激昂的大手笔,也有凄绝哀怨的短诗行,各抒千秋,各具其不朽的文学魅力。而后人的鉴赏和评判也是众口烁烁各执一词。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文学爱好者。闲来无事或者灵感所至,偶尔随手涂鸦,有时是自己心情的诉说,有时是耳闻目睹了某件事情,心里有种不得不说的欲望,就提笔写下,从没考虑过要去迎合什么人的趣味符合什么人的要求,我只是用我的笔诉说我的一点感悟,一种心情。
我手我笔,我笔我心。
从小跟父母生活在机关大院里,缺少玩伴的童年是比较孤独的。以至于性格孤僻,寡言少语,敏感而又脆弱,更糟糕的是,那时不注意眼睛,常常偷着躲着的看书,现在只好每天戴着厚厚的眼镜还满目茫然的看世界了。
那时候,书籍应该是我最好的伙伴了。甚至父亲单位上发的报纸我也会一字不漏的看过的。记得小学四年级时就在读莫泊桑的《羊脂球》了,是在大人午休时偷着看完的,那时比较流行的几部大部头的书,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都是晚上躺在被窝里读的,常常因此被大人骂,不得不关灯睡觉,脑子里却依然是书中的人物在眼前转来转去的。
现在依然是嗜书如命,曾经为了家人弄丢我一本喜欢的书气急败坏过。读到一本好书依旧爱不释手,每晚临睡读几页书成了一种习惯。不论多晚,看会书,关灯,闭上眼睛,默默和书中的人物做着心与心的交流,然后睡去,夜晚才真正开始了。
因为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挫折和磨难,加之自己的性格使然,在一些文字里不知不觉的就流露出很多的忧郁和凄惶,很多时候是自然流露没有想过去刻意表现什么的,忽然地看到有人说我的文字过于颓废了,我为之一惊!其实我也不过是在自以为是“家”的地方,让自己压抑的心灵得到一点释放,读懂我文字的朋友或给予肯定的鼓励或给予关切的问候,我都甚感欣慰和温暖,只是让有的朋友觉得文字的颓废而觉得心情欠佳的我实感歉疚,我不奢望每个读过我文字的人都会懂我,我更不希望我的文字会玷污了朋友纯洁的心灵,请这样的朋友不必再次走进我的文字,好吗?
读过季羡林老先生《幽径悲剧》的朋友或许应该记得,季老在文章中说过这样的话:“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觥闲愁……我甘于为一些小狗小猫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非理解的……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这样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的背下去。”
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的背下去。
本文已被编辑[银剑书生]于2005-6-27 19:02:20修改过
本文已被编辑[银剑书生]于2005-6-30 8:55:52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石头有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