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处,江楼钟鼓正鸣秋声,天高云深鸿鸪展翼,雁语呢喃顾落楼栏。
——题记(引用)
雁儿,是朋友的妹妹。第一次见她时,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的雁儿还是个刚出校门的纯纯的女孩儿,很安静,脸上总是洋溢着浅浅的、腼腆的笑,一说话就脸红,红得像个樱桃。虽然只比自己小六岁,却总把她当不经事的小妹妹看,那时她就特喜欢玩具,还是那种布质的娃娃,至今痴心不改,像个天真的孩子。我把去北京出差时买的一对布老虎送给她,乐得她什么似的,屁颠儿屁颠儿的。后来一直再没见过她,雁儿在我的记忆中有些模糊了,那对布老虎了也被尘封在记忆里。
再次见到雁儿时,是在去年她姐姐的生日宴会上。雁儿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一个单薄、精细而标致的女人,文静而清爽,朴实而自然。戴着副眼镜,那双顾盼的大眼睛在镜片后闪烁着,像在诉说着什么,或是想要诉说什么。还是一开口还有些羞答答的模样,只是多了些少妇的矜持和妩媚,内敛和深沉了许多。少不了寒暄两句,雁儿说那对布老虎还在陪伴着她,在她任教的学校她居住的小屋里。我有些吃惊,就那东西,还保存依旧吗?我问那布老虎一定旧得不像样子了吧,她说旧是旧了点儿,可那种历久弥新的感觉是十多年前不能比的,又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雁儿,拿到布老虎时开心的样子,灿烂、明快。后来我就和朋友们觥酬交错去了,也没再多想什么,一如平淡地结束了那次见面。毕竟是朋友的妹妹,还真没太把她当回事儿。
两个月前,偶然去了朋友的办公室,看见她电脑桌面上的一个图标是《野菊伴我行》,随手就点击了,这是一篇骑行散文。一幅生动精美、娇鲜欲滴的黄菊图片嵌人文中,淡雅、明媚、清新、宜人的文字吸引着我:
“……此刻的秋风是温柔的,满目的野菊花柔曼地起舞着,她们那美丽的身姿定格在这个秋日。既便明天就会遭遇到一场凛冽北风的袭击,她们都会带着那永远朴实、安祥的笑脸去面对一切,天地间一直回荡着那沁人的芬芳,她们的笑颜虽然短暂,却令人起敬!大自然的确是奇妙的,有多少的生灵值得我们这样去尊敬啊!蓝天无语,秋日依旧那般地灿烂,无边无际的原野在轻烟下无声无息地绵延着,我突然间却感受到了生命的辉煌……”
这是我看到的雁儿的第一篇作品。在看了她的更多作品后,从中感受到雁儿的宁静、超然、与自然相融合的、随遇而安的平和心境。之所以欣赏,情由心生,除了她翩跹、精细的文字,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她特有的一种静穆的心情,恰恰是我自己缺失了的或许以前根本就没有过的祥和之心境!这是十多年前那个喜欢玩具的、烂漫的小姑娘吗?还有,我明白,在文字上,我比她差远了!想到这些,对自己以前没把她当回事儿而感到汗颜。由此对雁儿肃然起敬了。
雁儿似乎生来就是一个纯粹为文字而生,为文字而活,将来如果可能还会为文字献身的人!她不事张扬,很多年了,一直在默默地笔耕不辍,用多彩的文字洗刷涤荡着自己的心灵。在她看来,“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毕淑敏语)。
雁儿不是用手,而是用心的感知、用情的历练,就如同她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一样,成就了几百篇的散文和诗作。她最不同凡响之处是,正如茅盾先生说的那样:“我的散文是留给自己看的,都是在上不为功名,下不为富贵意兴所至时偶然而成的”。她从没有把文章投送到媒体,而是自己尽情享受独自释放心情的美好,独自感受文字给她带来的愉悦,任由自己的心情在文字漫无边际的旷野里尽情驰骋,信马由缰;听凭自己的意念在辞赋浩瀚飘渺的天空尽情遨游,随心所欲。她的文字是至真至纯的,是不含任何功利的,有时也是完全自我的!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洗尽铅华情未了”的雁儿不想留名,可却不经意地留下了声儿,浅唱低吟的雁语呢喃。身为中学的计算机老师,有着得天独厚条件的雁儿,正在采撷她文字百花园里而晶莹剔透的丰硕果实,用电脑把自己的作品整理结集,名为《雁语呢喃》,预计会有七辑。我有幸得到了已经整理好的第二辑,数十篇散文、诗歌、随笔、游记,应有尽有,图文并茂,美不胜收!“散文是血写的,小说是水写的,诗歌是骨髓写的”(毕淑敏语),《雁语呢喃》就渗透着雁儿用“血”和“骨髓”凝结的散文和诗作,尤以清丽散文为首推。
“路旁的小溪依旧那样潺潺地流淌着,那些丰美的草丛此时也披上了黄黄的秋装只有溪边,树林里,以及坡前草后那一丛丛的芦苇依然那样灿烂地绽放在秋阳下。秋风轻起,片片的芦花晃晃悠悠,可是在寻梦呢?在这个暖暖的清秋,她的梦是那样地令人向往……”(节选自《芦花飘飘舞清秋》)。
“……而在这样的大雾之中,反而将那山峰拉出了层次,一层层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白雾缭绕,仿佛仙境般的迷人,雾中的竹林也特别漂亮,好象一个韵味十足的少妇,隐迷雾之中,若隐若现,引得人要总想跟着她跑。最迷人的当是那雾中沿途的风光,一幅幅像极了浓淡相宜的国画,那袅袅的雾气给画上增添了一丝灵气,此时,白雾无声,倒像是在依依地挽留我们,我们当然还会再来……”(节选自《融入那茫茫白雾之中》)。
“蚂蚁同样有着一颗细致而温柔的心灵,她常常对着蓝天诉说自己的心事,常常在山间感受到大地的一阵阵悸动,常常为了一朵无名小花的绽放而流下感恩的泪水……,世界是如此之美,为什么那么多人就不会停下脚步来好好地看一眼,静下心来欣赏片刻?”(节选自《孤独的蚂蚁》)
“……如今不止一次地面对比幼时更为繁盛的花海,除了用我的眼去看,用我的心去体会,再已难以融入到她们的世界中,不是花远离了我,是我远离了花。幼时那种精灵的感觉像一个梦一样的地不时袭上心头来,又随着沉积的俗世而被压抑了下去。”(节选自《春末拾梦》)
“花儿悄悄地谢了/秋虫低低地吟唱/天离得是那样的远啊/难诉这一腔情愫/寒霜点点地浓了/树影朦胧地隐去/只好寂寞地燃烧着/你的激情”(节选自《秋思》)
……
这就是雁的心语,情的呢喃。一种从容的随意,笔力流于自然,淡雅、朴素,却不乏丰富的蕴含,抑或也有旷达或收放有度。
茅盾先生说:“我想散文就像沿一条花径散步,峰回路转,是自然、随意演绎而成的雅致之文”,在我看来,《雁语呢喃》“是一个园子,有采拮不完的花,有飘散不尽的香,有绵延不尽的美丽”。
-全文完-
▷ 进入燕舞莺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