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这篇小文写了好些天,也投出来过,但一位朋友看了后连说水平较差,与我的诗歌比起来弱许多,当时正值周末恰好稿件未被审出,急忙撤回·今夜因白日里喝咖啡无法入睡,壮着夜胆发出·莫笑!
相信各位看官都有一部手机,或是g网的,或是c网的。用g网的人可能经常体验掉话的痛苦,尤其在驱车快速移动或处于繁华闹市时。c网的手机在这方面明显优于g网,今天听了一位剑桥博土介绍,其根本原因在于:g网在切换区(信号传递扇区的交叉区域)使用“硬切换”的技术,而c网应用“软切换”技术。硬和软的区别在于当信号减弱或接近消失时,一个采用立即切掉把资源让给其他用户的办法,一个是永远保证至少让你的手机和两个基站相通,直到接上其中一个为止(理论上如此)。
博土做了个比喻:“软切换”就好象你想换工作,一边申请另一份新工作,一边孝敬旧领导,另一边在第三家公司还挂着号,直到获得其中一家正式的聘书和员工证,才能彻底放弃老工作。这种“软切换”的方式看上去似乎相当圆滑、老谋深算。但确是一种安全的求生之道。在cdma中使用此种聪明的技术,的确让每个c网手机用户吃到了甜头。而使用这种方式变换角色的人往往也保住了退路,并藉此找到了更好的落脚点。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在企业、商业经营运作或人求生存、求发展的路上,显然是行不通的。讲究技巧做个“软切换”,并不意味着卑躬曲膝、苟言残喘、恶意欺瞒,善于创造更多的机会,把握方位、找准时机、适时切入,方能以不变应万变。一位朋友的女儿报考大学,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宁可在本地上专科,也绝不去外地上本科。小小年纪如此武断生硬的把自己另外的出路切断了,她没有尝过任何人间疾苦,也无从知道不计其数的大学生握着大学文凭却可能困在网吧里做网管,在街上做小生意,还有很多人甚至还在为温饱问题犯愁,而他们中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丧失了重新选择的机会,或者他们的机会已经被自己或别人狠狠的切掉了。这个小女孩,手里握着一大堆通行证,但却轻易放弃了更优的选择。何等愚昧!
“软切换”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处世为人哲学。不要轻易或鲜血淋漓的攻击或斩断某些关系、某些朋友、某些现象,“软”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有生命力的韧性。微弱电磁波在快速传递的过程中会因碰到各种不同的材料而造成多径衰减,但灵敏准确的滤波器会及时的将它们捕捉,功率放大器毫不犹豫的将它们放大200倍,于是你的耳朵里就有了爱人亲切的问候、孩子甜美的呼唤、父母遥远的牵挂。这一切,只是因为方式的选择,机会的选择,如果错过了、扼杀了,美丽的风景将会成为你心头永远的遗憾!“软”不是“妥协”和“和稀泥”,而是一种“和谐”,当一种方式切换到另一种方式时,它们之间有一种优美的衔接,适度而从容、安静而祥和。有些问题,需要大刀阔斧,但那要看是何种氛围。在你关爱的圈子里,“软”意味着有礼有节,给自己机会,也就给了别人机会。
“软切换”同样适合于家庭,适合于教育孩子,改善夫妻感情。人的本性都渴望关怀和浪漫,但每个人表达方式很不同,当两个人互相不能理解、对彼此失望时,武断的认为对方是自己错误的选择、失败的归宿,显然不够冷静,甚至有人为此而不再给对方机会,就此走上不归路。在爱的基础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宽容和接受,当一种方式不能和谐时,你完全有机会选择另外的途径平静的处理问题,为爱人和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详和的气氛,即使爱人不说出来,但他回家早了,微笑多了,就是你“软”切换的成果。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学习激励上也可借鉴“软切换”的精髓,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适时的选择某种学科,让他们在融洽的氛围里体会学习的乐趣,远胜过家长态度生硬的凭个人喜好或时尚随意大包大揽强得多。
如果能找到“软切换”的途径,劝诸位慎用“硬切换”,当你使用g网手机经常掉线的时候,希望你能想起这两种技术哪一个更聪明。
随感之作,一家之言,有用则取之,无用则弃之!
特此声明:本人不是cdma的代言人或广告商,也没有恶意中伤gsm的任何倾向。只是就事实说话而已:)
-全文完-
▷ 进入wintermorning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