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秀卖鱼的集市是一个镇子,因为去县城卖鱼要走的路很远,骑自行车过去也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而且,城里的价钱和镇子上的差不多。
这个镇子叫黄沙镇,镇子依河而建,盛产黄沙,这大概就是它叫黄沙镇的原由了。黄沙镇的沙子来源于这条河,镇上的人们以及方圆几百里之内的村子都管它叫大河,是因为它的确很大------1981年的洪水就是最确凿的证明。 然而它的真实名字是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这儿的人们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已经习惯叫它大河了。就像玉秀管她的小儿子李裕叫裕娃一样,汉江流到黄沙镇这里,大河就成了它的小名。大河带给黄沙镇了灾难,也带给黄沙镇了财富。这里的沙子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县里的宾馆、酒楼、学校包括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们建房子的沙子都是从这里买。渐渐的黄沙镇的街道也宽敞了,新添了许多的菜市场、商店、杂货店、甚至还有顶漂亮的饭店和酒吧。玉秀就在镇子上的菜市场卖鱼,这里卖鱼的人挺多,都是附近村子里人们自己打的,玉秀跟他们很熟。
老宋是天天都来卖鱼的,他是个年过花甲的憨实的老渔民,养着两只鸬鹚,这两只鸬鹚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的摇钱树。老宋是玉秀娘家板桥寨的人,按辈分玉秀应该管他叫爷。但是玉秀从来不管他叫爷,而是管他叫老太。老太是黄沙镇也是板桥寨的人们对上了年纪的,儿女已经成家,膝下有孙辈子弟环绕的老人们亲切的称呼。大凡被人们这样称呼的老人,不管是老大爷还是老大娘们都会有很强烈的自豪感,因为这证明着他们的家庭是和睦的,生活是富足的。
老宋的全名是宋富贵,长的身宽体胖,国字形脸,挺着个大肚子,其实他的外表倒不像是个打鱼的,倒像是退休的政府老干部,给人一种持重又温和的感觉。玉秀刚一进市场就看见老宋已经安然的座在自己的摊位上,面前摆着两盆活奔乱跳的鱼。
玉秀见面就跟老送打招呼:“哎呦,老太来得这么早啊!”
老宋展开他那张佛脸(他笑起来的确很像弥勒佛)应着:“呵呵,是呀,我们老汉家的,睡不着啊,不像你们年轻人啊!”
玉秀知道老宋是在打趣她就迎着笑脸说:“你老太才年轻呢!越活越年轻!” “这鱼咋卖呢?”一个推着自行车的中年男人指着老宋盆里的鱼说。
“鲫鱼三块,鲤鱼四块。”老宋嘴里衔着烟斗应着。
“这么贵啊!”中年男人谈嫌道,已经将自行车移到玉秀的摊子前。
玉秀将篱篓里的鱼倒进了装鱼的大水盆,大水盆是寄放在老宋二儿子那里的,老宋的二儿子在镇上开了一家五金店,生意很好。
中年男人看着玉秀盆子里的鱼问到:“这鱼咋卖?”
玉秀回道:“一个价,黄刺骨五块。”
“黄刺骨咋这么贵?”中年男人似乎对于黄刺骨的价格感到意外。
“这价不贵哦,黄刺骨要在城里大个的要卖到十几块钱一斤呢。”玉秀分辨道,“现在的鱼不好打,钱不好赚啊!”
中年男人买了玉秀的半斤黄刺骨和老宋的一斤鲫鱼,因为老宋的鲫鱼个大又新鲜,炖汤最好。玉秀的黄刺骨本来不多,这下就剩下几条了。这种鱼个子不大,深黄色身子、黑斑,腮上背上长着锋利的硬刺,很难用手抓,弄不好就会被它的长刺刺伤。但是肉味鲜美,据说还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所以价格一直在涨。只是这种鱼不好打,它们常呆在齐腰深的水藻里,用网打不了,电打才行,这也就是老宋那没有这种鱼的原因-------鸬鹚是不会抓这种鱼的。
中年男人走后,便问老宋:“这人是谁啊?”
老宋说:“镇上新调来的一个老师,听说原来在县城里教书,犯了什么事被调下来了。”
玉秀卖完鱼的时候太阳已经有些温度,夏天里的太阳只有清早和傍晚的时间里才比较温和,一到九点钟就开始猛烈的照着了。
她把剩下的几条黄刺骨倒给了老宋,笑着说:“老太拿给你儿媳妇炖汤喝!”
老宋显得有些生气:“我们又不是没有鱼,你不拿回去自己吃?”
“你们没有黄刺骨,拿着就拿着呗反正就几条小鱼,我在这卖鱼还不经常
麻烦老太你?”玉秀笑说道。
老宋喜笑颜开:“哈哈,知道你玉秀会说话。这鱼,不吃白不吃!”
-全文完-
▷ 进入简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