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法号行者,策封斗战胜佛。应该说他是路人皆知、神力无比、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斗战偶像。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与如来佛祖斗法,曾经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又经观世音菩萨点化,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格斗,赢得世人的赞叹。然而,细细读品孙悟空,他在取经事业中,还有好多作用和精神值得世人学习,值得世人慢慢解读。
在《西游记》人物中,唐僧是取经小组的组长,笔者认为,孙悟空就是未命名的第二把手了。其理由有二,一则,他是唐僧的大徒弟,年长受尊敬;二则,是本领高,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别人不争,也不敢争;三则,是师傅真得是看得起他,重用他。多少场面就会看到,只是师傅有事第一句就是:“悟空”。是否起到了副职助手作用。以笔者之见,说是优秀助手也当之无愧。并且死心塌地的当好助手,不争功,不争位,优秀的品质保证了取经事业的顺利完成,一班人皆大欢喜修成正果,成仙成佛。
正常处理事务,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正职一旦陷入困境,副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甚至要做出必要的牺牲不惜引火烧身,尽快使正职脱离窘境,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正如,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孙悟空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改正了自己的一个叛逆者形象,专心跟随师傅操起"西天取经"的事业。然而,遥远路途中不断出现新的困境,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难难都危及生命,都是他处理的。悟空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事来了,师傅说一声:“悟空,打探去吧!”实际上是想办法处理好出现的问题,保证领导的安全,保证取经的路不受阻碍。悟空会不讲任何条件和报酬,毫不犹豫驾云去奔波拼杀。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成了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就成了镇魔者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见恶必除、除恶必尽就成了镇魔者孙悟空的精神。
猪八戒是一位最爱摆弄是非的,三打白骨精"为例,小女、婆婆、老伯都是白骨精所变,唐僧不辩真假,也不能怪他,毕竟不如悟空的火眼金晶。可是,既然悟空已说出实情,并有白骨脊梁上的一行字"白骨夫人"的证明,唐僧就应相信悟空。八戒一向爱和悟空对着干,在一旁挑衅生事,唐僧果然耳朵软,信了八戒。悟空不住地叫:"师傅,莫念!莫念!"听了都叫人心寒。悟空穿山越岭,擒妖除怪,跟随唐僧一行吃尽了千辛万苦。而唐僧心里糊涂,不明真相,竟然照念不误。可是事后,悟空心胸宽大,不计领导的过失,没有考虑是否对得起自己,照样和好如初,这样的助手多么的难得,精神可嘉。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唐僧在“三打白骨精”中,写过一纸贬书作凭证,不要悟空做自己的徒弟。还发过一段惊人的毒誓:“今后再要你,我就坠下地狱,不得超生!”可当黄袍怪施法将唐僧变为老虎,悟空不是计较前嫌,而是急忙迎救师傅,更值得沉思吧!
最深的印象是好吃懒做,因为这个原因已经让孙悟空骂了又骂,同时也给师徒四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孙悟空被赶走的这些时候里,它又因为贪睡,害得唐僧误入妖怪的洞穴。悟空,正因为如此,以后变着法的叮嘱、盯梢教育八戒,使他们团结起来,全身心投入事业中,这种教育同事,团结同志的风格是多么高尚。
还有多个场景不会忘掉的,玉帝身边的重臣如云,可是,各位重臣首长的坐骑,或者是书童,或者是红缨绳,或者是宝贝花瓶之类的用品,管理不善,它们耐不住寂寞,变着法的下基础,利用特殊的身份,特殊的本领,祸国殃民,同时也给悟空师徒的事业带来了麻烦。要进行一翻斗战之后,悟空师傅正当斩草除根之时,就有主人也就是领导大人驾到,出面讲情,找出无管紧要的原因:曰打了个盹、曰会友、曰出差开会…… 悟空你的饶他一命吧,或者是我回去好好管教!悟空只好眼噙着泪,给领导面子。想不是悟空心太软,而是今后的路还长,再有困难有用得着领导的地方怎么办!他应该是照顾大局的一种解读吧!
鲁巴金曾言:“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我之所以另解悟空,就是感觉到《西游记》中大圣―――孙悟空,还有许多人物特点有待于开发,有待于利用,有待于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全文完-
▷ 进入拂晓之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