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吹进了这鸟不踏的旮旯之地,一位从未出远门,没有跨出大山一步,长年累月居住在这山里的赖老师。终于有机会到几十公里的城镇去长长见识,听了一堂关于课堂改革的课程培训。一些从未听过的名堂,一直萦绕在赖老师的脑海,什么“尝试法教学”、什么“启发式教学、还有什么……反正记也记不清楚。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术语,搞得赖老师头昏脑涨,一个个新名词如一阵阵狂风在赖老师的心海里,掀起阵阵波涛。回到山里后,依然激动不已。从未失眠的赖老师,终于第一次尝到了失眠的味道,虽有点苦涩却充满了温馨。几天苦思冥想,构思了一堂别具一格,新颖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准备在学校大显身手,让那些对自己有点看法的老师们,能刮目相看。
通过几天的筹备,赖老师精神饱满、胸有成竹地走进了教室。听课的教师们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后排,一付洗耳恭听的模样。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一般都是大同小异,这里我不再赘述,我只想把赖老师那一段启发式的教学片断回放。
这是一堂识字教学,主要是认识“被子”的“被”。所有的同仁们都知道,字的教学主要是音、形、义的教学。赖老师把这一节课的难点侧重于释义,现在我就把释义的教学片断实况回放。
赖老师用不同于往日的语气,婉转而缓和的声音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昨天晚上床铺上有什么?”教室一片寂静,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陷入沉思中,赖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用更为婉和的语气说,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眼睛巡视了全班,最后盯在小明身上,“小明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小明一下子站起来,稍微思考片刻,便铿锵有力的回答:“昨天夜里,我们床铺上有妈妈”。这时,赖老师的脸皮有点发青,但是想到新时代下教师应有的风度,还是不厌其烦地诱导:“那请你仔细地想一想,你妈妈上面有什么?”小明感到有点莫明其妙:老师今天是怎么啦,总问这些问题。略作思考,还是如实地回答:“妈妈上面有爸爸。”这时,赖老师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耳边也有点发热。为了自己构思几天的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着想,于是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用稍微凝重的声音问:“那请你再认真地想一想,你爸爸上面有什么?”看到老师一付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样子,小明摸了摸脑袋。讷讷地回答:“爸爸的上面是妈妈的一双手”。小明的声音刚落,赖老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用平时暴燥的语气大吼一声:“那么,你们平常盖着的被子呢?被子跑到哪里去了?”小明诚惶诚恐地说:“被子掉到地板上啦。” 此刻,赖老师的脸上结了一层寒霜,构思几天的新模式就这样泡汤。
为什么费尽心血准备的一节课,会出现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呢?现在就凭我的陋见,作个简单的分析吧!我想,首先应该是习惯使然,不管是好的习惯或者是坏的习惯都是通过长时间慢慢地形成。所以,我们要走出以往的习惯,也是要慢慢地走出来。其次,是因为教师素质的问题。就是由于教师提出问题不明确所导致,让同学无所适从,不知从何答起。再次,是教师教育机智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当发现学生思维的列车已驶进了死胡同,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刹车。把他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实际上是教师曲解教材,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一节课其实只要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我们每天夜里盖着的东西是什么?”我相信即使是有点弱智的学困生都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
我们的老师们,经常把一此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一些很直观的,很直接的东西搞得花样百出,结果呢?——弄巧成拙。这不仅是画蛇添足,更会造成对学生思维的误导,从而形成负迁移。过去,我们曾用“对牛谈琴”来来形容学生的朽木不可雕也。可社会的发展,专家的剖析,已断定“对牛谈琴”,不是牛的错而是谈琴者之过。不是吗?你知道牛不懂得音乐,偏要对他弹琴,这过错应该归罪于谁呢?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新时代教师们的深刻反思吗?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成语已经流传千古。可是,我们现代人还在不断的演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沉思吗?
-全文完-
▷ 进入地狱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