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雾起时千叶红

发表于-2005年05月31日 晚上9:05评论-4条

为什么我们会在此相遇

我们只不过是被放逐的 两只小船

在汹涌的波涛里随意的漂荡

偶然一天 一起搁浅在

异地的沙滩

曾经的我 固执的认为

那就是我梦中的港湾

雾起时

你却要走了

冷漠的江水 冲塌了

我们停泊的沙岸

你不再留恋那柔软的沙滩

还有 那只曾和你一同行驶的

小船

你要去远行

执意要去 那不可预知的海岸

空空的 寂寂的

这儿也不再是我的港湾

再也没什么我可依傍的 这里

只有江水冷冷的 重重的

拍打着我无力的船弦

我还能说什么呢

既然一切都挽留不住你的航程

你走吧 尽管走吧

趁浓雾初散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千叶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碗凉茶点评:

文字隐藏不了疼痛。
祝福你,相信明天会更好!

文章评论共[4]个
千叶红-评论

感谢祝福!at:2005年05月31日 晚上9:37

卫语-评论

距离产生美
  【千叶红 回复】:是啊,可是不能太远喽。 [2005-5-31 22:24:23]at:2005年05月31日 晚上10:03

恋尘叶子-评论

这首诗的语言太过直白了些,你以为呢?
  【千叶红 回复】:这是以前写的,感觉是有点肤浅.今后,请多指教啊. [2005-7-27 13:03:26]
  【恋尘叶子 回复】:你说指教,我都不敢跟贴了!我最怕写诗了!:( [2005-7-27 13:06:07]
  【千叶红 回复】:谦虚了,说说感觉也可以呀. [2005-7-27 20:06:01]at:2005年07月27日 中午12:55

张贤春-评论

无奈的别离。
  【千叶红 回复】:是的,无法挽回:) [2006-1-4 21:45:10]
  【张贤春 回复】:邮件多次传输失败,只好不礼貌地发在这里.

活着为谁——兼答一网友
  
       在网友文章后留贴:40%为父母活着,30%为子女活着,20%为妻子活着,10%为其他亲友活着。另一网友留言:“你什么时候自己承包一下自己? 我们在为爱人、孩子、父母、亲人活着的同时,是不是也为自己活一下?也不枉来世上一回。 我想, 你是不是太注重自己的名声?你想让所有和你亲近的人都从你身上得到他们想得到的,那你自己想得到什么?你自己知道吗?是不是给自己一份小小的天地?希望你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我为什么将活着的比例这样分配?我在《外公的棺材》和《父亲的生日》等文中,对孤儿出生、入赘外公家的父亲,从小承担做儿责任的母亲一生的艰辛有所描述。直到现在,年愈六旬的他们,还在土中日复一日地刨食。我和亲友们,也曾劝他们进城休养,他们对别人的回答却是“那些孙要吃呀”。于是,依然时常挂念着儿女,送米、送农副产品进城。不缺吃穿也有存款的父母,从未怨言劳作的辛苦,必须的花费,也是将1分掰成两半,还时常责怪买衣物回家的子女们,要“常将有日思无日”。他们最大的心愿,是子女平安,这从子女生病他们的焦酌中就可看出。在封建意识依然浓厚的山乡,儿子对老人精神的支撑难以替代,更何况我是父母的独儿。我敢说,如果我遭遇什么不测,如果能用生命替换,愿意的只有我的父母。为此,为不使“风烛残年”的凄凉景象出现在父母身上,我必须珍爱自己的生命,好好活着。 
        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我不想多说。读此文的,多是“顶天立地”的年龄。父母一旦离世,孩子身心所受创伤是任何办法都难以弥补的。即使物质丰富,金钱充裕,亲人众多,也难代替父疼母爱。假如变成单亲家庭,做后爹后妈也难。严了,旁人会说:如果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会像宝一样;松一点,他人也会讲:如果自己的父母在,会严格要求,望他成人。更何况,有的确是“太严”,有的也确实“太松”,有的则是小孩心理上不认同。
       夫妻双方,一路磕磕绊绊走来,浪漫的[**],因生活的磨砺渐渐消退,接踵而来的是,为吃穿住行操劳,为赡养老人抚育小孩奔波。当老人离世小孩离开身边后,夫妻相互依存的比例将迅速上升,占据主导地位。此时,嘘寒问暖,端茶倒水,或者说说心里话,听听自己唠叨,相扶走完人生,最佳人选就只有配偶了。许多子女成人丰衣足食的老人还要选择“黄昏恋”,这恐怕也是一种解释。所以,我健康活着是妻子的需要,反之亦然。
        亲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慰藉,也是支撑我活着的重要支柱。
        在我活着的比例中,每一项都有我自己:在父母面前,我是儿子;在儿子面前,我是父亲;在妻子面前,我是丈夫;在其他亲友面前,我是亲友。这些都表明,处处有我。父母为什么占活着比例的首位?是因如果我死去,父母就永远没有了儿子,孩子尚有母爱,妻子还可再婚,至于其他亲友,即使悲伤,也不会太长久。
        那么独立的我在哪里呢?在活着形式的表象里。
        从活着形式的时间上讲,除了睡觉或准睡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事务,五分之一用于应付工作,一成多用于应酬和休闲,近半被“业余爱好”消耗。将这些比例量化,平均下来,每天约有4小时为家事,3小时工作,2小时应酬和休闲,7小时花在“业余爱好”上。
       一直以为煮饭、炒菜、洗碗、抹桌、拖地、洗衣之类的家务,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方式,也节约了锻炼时间,减少了家庭矛盾。对那些早跑步晚做操,去百步处上班乘车,上班8小时袖手旁观,回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老爷的人,我只有“不理解”。如果不是点名参会,我不参加,即使at:2006年01月04日 早上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