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人生平
郑珍,字子尹,号柴翁,别号五尺道人,晚号且同亭长,自称子午山孩、巢经巢主。清嘉庆十一年(1806)生于贵州遵义西乡天旺里玉磬山下河梁庄。
∮郑珍祖籍江西吉水,七世祖郑益显为游击将军,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随是刘铤军入播平乱,后带兵屯防遵义西乡水烟田一带,遂落籍遵义。祖父仲侨,乾隆时期诸生,对郑珍特别钟爱,五六岁时便教他读书识字。郑珍的父亲(郑文清)对郑珍的学业要求也很严,九岁时便教完《毛诗》,除授以群经外,还兼及先秦诸子散文与《山海经》等。
郑母黎氏是沙滩黎安理(号静圃),乾隆举人,官山东长山知县)之女。由于出身书香门第,对儿子的学业尤为关切,每当夏秋之夜,一边纺纱,一边督促儿子苦读。郑珍在《题黔西孝廉史篷洲秋灯画荻图》诗中描绘道:
∮平生我亦顽钝儿,家贫读书仰慈母。
看此寒灯照秋卷,却忆当年庭下时。
虫声满地月在牖,纺车鸣露经在手。
以我三句两句书,累母四更五更守。
郑珍12岁时,送到遵义川湘书院读书。书院讲席是江西知名学者李腾华(字邺芸),指导郑珍读了不少书。14岁时,举家迁往遵义沙滩外祖父黎安理家附近之尧湾居住。是年冬,外祖父病逝,大舅父黎恂(字雪楼)清嘉庆进士,任浙江桐乡县知县),由浙江弃官奔丧返家,带回大量古籍书,郑珍便从其学。黎雪楼见他颖悟异常,“知非小就才,令多读古籍”。于是尽发舅家“藏书数千卷,纵观古今,殚心四部,日过目数万言”(郑知同《子尹府君行述》。郑珍在《埋书》诗中也写道:
十四学舅家,插架喜侈看。
始知览八千,旧是先生贯。
∮他过去读的书都是应试的八股文,而今读了众多典籍,视野大开,而学大明,“自忖非潜心宋五子之学,无以求圣人之道,终不能跻古儒者”(知同《行述》)。于是重点研读程、朱之学,为后来研治经学打下了基础。在黎雪楼先生指导下,郑珍的诗才大进。在《阿卯碎日作》诗中自云:
我年十七八,逸气摩空蟠。
读书扫俗学,下笔如奔川。
谓当立通籍,一快所欲宣。
黎雪楼对他宏伟的抱负,超群的诗才,十分赞赏。每当他的诗篇写成,雪楼先生常击节称奇,赞道:“昔欧阳文忠公刮目苏子瞻,有当让此从出一头地之许,吾于甥亦谓然。”(知同《行述》)于是,黎雪楼遂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郑珍。
∮道光二年(1822年),郑珍17岁中秀才,补县学子弟员,旋食廪饩。第二年,独山莫与俦(字犹人,翰林院庶吉士)任遵义府学教授,他是汉学大师阮元门生,提倡汉、宋学,举清儒阎若璩“六经宗服郑,百行法程朱”的榜联为准绳,从学者甚多。郑珍入府学,向莫氏学习。莫氏从教19年,培育了众多人才。其中郑珍、莫友芝最为出类拔萃,后二人结为莫逆之交。
道光五年(1823年),郑珍20岁被选为拔贡。主持考选的贵州学政程恩泽(号春海,官至礼部侍郎)见郑珍才学超群,对他很器重,向他指出:“为学不先识字,何以读三代秦汉之书?”并令其服膺汉学大师许(慎)、郑(玄)之学。郑珍遵循恩师的指点,由文字训诂入手,而后研治经义。后来在经学、文字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成为西南巨儒。
道光六年(1826),郑珍首次进京应试不中,时程恩泽调任湖南学政,招他入募。程恩泽倡导宋诗运动,主张学苏、黄而规杜、韩,以扭转当时摹拟盛唐时的柔靡诗风。宋诗派的特点是:主张经术、学问和诗艺结合,以学问入诗,其诗风奇崛奥衍。
程春海的诗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对郑珍的影响非常大。郑珍在湖南期间,还结识了著名诗人欧阳绍辂(字涧东)、邓显鹤(人称湘皋先生),互相切磋诗艺,受益匪浅。在良师益友的指导下,郑珍的诗歌创作日益精进,其成就不仅为宋诗派诸人之冠,而且还与龚自珍、黄遵宪齐名诗坛,为晚清著名的三大诗人。
道光八年(1828),郑珍为应乡试返黔。先后三次乡试落选,便在家刻苦研究汉学。道光十四年(1834)冬,郑珍带着自己的《说文新附考》进京,请教程恩泽(时任礼部侍郎)。程春海看后评价很高,认为郑珍的学术水平已超过了钮玉树的《说文新附考》。
郑珍在汉学、诗歌等方面都深受程恩泽的濡染。他在诗中回忆道:
∮我为许君学,实自程夫子。
忆食石鱼山,笑余不识字。
从此问铉锴,稍稍究《滂喜》。
相见越七年,刮目视大弟。
为点《新附考》,诩过匪石氏。
公时教惠、王,归沐辄奉几。
每叹伯申丧,无一可共语。
留我卒汉业,令馆王学士。
区区苦思归,告别前街邸。
月中行且言,送我至骡市。
焉知即永诀,师弟终一世。
道光十七年(1837),郑珍32岁中举人。是年冬第二次进京春闱落第。道光二十三年(1843),第三次进京参加会试,仍不弟而归。这两次参加会试,都因临考前患重病,勉强应试,科场受挫,故而叹曰:“我生少媚骨,所遇辄坎坷。”郑珍因参加过三次会试,被拣选为“大挑”二等,以教职铨补,回省候缺。先后任古州、镇远训导,荔波教谕,均未逾年即归。晚年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地方动乱,贫病交迫,迁徙无定,后迁禹门砦中,不久患喉疾,卒于清同治三年(1864),享年59岁。
二、关于《巢经巢诗集》
《巢经巢诗集》系清道光、咸丰年间,“西南巨儒”、晚清著名诗人郑珍所著。他在《巢经巢文集》卷三记云:“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欲拾遗经,巢之空虚,诚之贵也。以余得之之难,其视玉川子之贵又何如?僦寓夷牢水上,若羁禽无定栖,因以巢名所寄之室。”后亦以“巢经巢”名其诗集。
由于郑珍是清代宋诗派的后起之秀,有很高的诗歌造诣,通过一部《巢经巢诗集》不难看出。汪辟疆在《近代诗人述评》中认为“郑氏巢经巢诗,理厚思深,工于变化。”钱仲联《论近代诗四十家》也认为“同光体诗人,张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之帜,力尊《巢经巢诗》为宗祖。”
郑珍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吸取历代诗家之长,最终熔铸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刘大杰称郑珍“诗学苏轼,兼尊韩(愈)、孟(郊)(《中国文学发展史》)”。钱仲联《论清诗四十家》中指出:“子尹诗盖推源于杜陵,又能融香山之平易、昌黎之奇奥于一炉,而又诗中有我,自成一家面目。”程千帆《清诗管见》中说:“郑子尹学韩《愈》,却以朴实救韩的险怪。”钱钟书《谈艺录·学人之诗》中评道:“清人号能学昌黎者,前则钱(艹择)石,后则程春海、郑子尹,而朱竹君不与焉。”陈田在《黔诗纪略后编》中说:“诗则早岁措意眉山,晚乃由韩孟以规少陵,才力横恣,范已规度,冥心妙契,直合古人。又通古今训诂,奇字异文,一入于诗,古色斑斓,如观三代彝鼎。“称赞郑诗古朴奇秀之美。钱仲联称赞道:“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论近代诗四十家》)。
著名诗人郁达夫对郑珍尤为尊崇,他写的旧体诗或“语言率直”,或“诗句僻涩”。总之,郑珍和龚自珍、黄遵宪以及清初的顾炎武、吴伟业,康乾时代的王士桢、袁枚、黎简、张问陶等人,都有配称“三百年第一流”的诗人(柳亚子《论诗三绝句》)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殖民地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终于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清王朝开始走向没落。郑珍目睹了朝廷的腐败,民生的凋蔽,与杜甫晚年处境相似,诗风亦相近。如《经死哀》,《抽厘哀》、《僧尼哀》、《禹门哀》、《南乡哀》、《绅刑哀》、《哀里》、《哀陴》、《吴军行》、《捕豺行》、《东家媪》、《西家儿》、《饿四首》、《杀二首》、《疫》及长诗《避乱纪事》、《闰八纪事》,这些诗篇可谓是贵州黔北历史的真实写照。
∮现录其《绅刑哀》以飨诸君:
文绅系牢发一尺,武绅坐狱面深墨。
此虏守财胜铁牛①,明日请看死猪愁②。
问尔得何罪,止尔无钱亦无罪。
问尔何深仇,止尔送钱亦无仇。
鸡飞狗上屋,田宅卖不足。
搜尽小儿衣,无人买诰轴。
呜呼白金入手铁笼开,未至一日出者埋。
注:①铁牛:何景福,元朝淳安人,自号铁牛子。以所遇非其时,累辟不赴。
②死猪愁:唐朝时来俊臣制造的一种大枷,一叫“定百脉”,二叫“喘不得”,三叫“突地吼”,四叫“著即臣”,五叫“失魂胆”,六叫“实同反”,七叫“反是实”,八叫“死猪愁”,九叫“求即死”,十叫“求破家”。后又在枷上加一个铁做的盖头,披上枷盖上铁盖头的人直在地上打滚,一会儿就被闷死了。凡囚犯到监狱,都先在他面前陈列各种刑具,囚犯见了无不震惊恐惧,即使无罪也自动认罪。
-全文完-
▷ 进入文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