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二十年,整个晋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独我们所任教的这个村庄,它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傲立于,这个改革开放的大舞台。漠然地看着周边乡村踏着改革的浪潮,脱颖而出。周边乡村的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唤不醒这里沉睡的人们。看到其它乡村的人们忙忙碌碌,这边的人们时而发出不屑的冷笑声。这里的人们已习惯于几千年来的那种生活方式,过着一种悠哉游哉的生活。
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繁荣与喧哗,同时也没有了古老乡村那应有的纯朴之风。灯红酒绿的现代化气息不多,沉醉于杯中之乐的人却不少。勤劳俭朴之人不多,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之人却比比皆是。这里处于城市与农村的交界,文化也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因此,我称这边的人为边缘人,这边的文化为边缘文化。
或许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环境,所以形成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封闭的思想难以与外界接触,不屑于外面文化的介入。这里的人们大多数是迷惑于曾经的辉煌,沉醉于来日虚拟的繁荣。
曾冷淡一时的佛教思想在这里得以发扬光大。佛教的三生说被这里的村民们发挥得淋漓尽致。佛教有言,人有三世:前世,今生,来生。前世是因,来生是果,我们今生的一切祸福,皆是前世注定,今生的一切只不过是个过程。村民们因长期受这种思想的沉浸,所于只能彷徨于往日的辉煌与来日的空幻之中。他们在回味曾经的辉煌中得到了慰藉,在空幻的未来的锦绣中得到了满足。在这里人们的生活字典里,永远没有两个字“自卑”。他们不会因为目前的窘境而感叹,反而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的前世享受尽荣华富贵,自己的来生一定是锦绣非凡。
形成这种思想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里是侨乡,当地的人们习惯于寄生。早年侨胞们为了生存,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凭借自己坚韧的毅力与勤劳的创业精神,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最后终于事业有成。侨胞们在饮水思源这种思想的催促下,衣锦还乡,报效家国。办学造路,福泽子孙后代。侨胞们时刻关注着家乡的事业,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的关心与支持下,形成这里多数人的依赖、寄生思想。
乡村的人们最引以自豪的是:那一条注满了侨胞爱国热情的柏油路(那是晋江当里唯一的一条柏油路)。还有这一所(我们如今的学校,多年前就被定为d级危房)倾注爱国华侨心血与期望的学校。也许是这曾经的辉煌一直主宰着这边人们的思想,使他们自我陶醉,认为这一切都是命运所致。
其实他们还有一种没有挖掘的财富,也可以说是将来的无形财富。只是某些人却感觉到迷茫,不知是何物。那就让我清楚地告诉你吧:这里某些人们,待到百年之后,只要把自己那一张脸皮留给了自己的子孙后裔,那么他们的后代们就一辈子享用不尽啦。因为这些人的脸皮——刀枪不入,价值连城。
-全文完-
▷ 进入地狱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