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年来,电视剧已成为了一种大众的消遣工具。从艺术的角度,从现实的角度,再从单纯的吸引观众眼球的角度,它在带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的同时,又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在如今这个电视电影泛滥的年代,我依然珍藏了三部自以为经典的电视剧,它们带给我童年的回忆,少年的追求和青春的激情。
若干年后的今天,我把它们一一翻阅,拂去表面的尘埃后,发现有一种以前从未察觉到的内涵。我兴奋地打开电脑……
(一)再看《西游记》
关于那个猴子,相信是中国人就不会陌生,而我曾经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我对一个朋友说:“看到孙悟空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亲切。”
几个和尚一路打打闹闹的传奇,其结果是取回了真经,我崇拜孙悟空,喜欢猪八戒,同情沙僧,却唯独对唐僧不大有好感。众多孩子眼里,唐僧是懦弱胆怯的象征,虽然他善良但却愚钝,虽然他虔诚却又古板。最后一集,他那句:“徒弟们,我们取经回来了。”也令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但却远不及今天饱含泪水的震憾——他们终于成功了。
我用现在的眼光私底下将他们的功劳从新分配,从“孙悟空,沙僧,唐僧,猪八戒”变成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首先沙僧虽然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但远不及猪八戒有创新意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一个企业来说,这可以达到部门主管和一线员工的区别,而孙悟空的功劳我想就不必多说了,至于为什么把唐僧从第三位排到第一位,这才是我两年多工作后总结出的经验:一个领导者,不在乎有多强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只要他能够凝聚一个团队,并朝着心目中的理想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前进。
再回到《西游记》剧情,孙悟空刚从五行山下解脱,然后打死几个强盗被唐僧骂了两句就准备“闪”了;猪八戒在三打白骨精之后就吵着要分行李回高老庄;而沙僧凡事只会说:“等大师兄回来”或者“大师兄不让我们干什么什么”,如果大师兄和二师兄都不在了,我想他多半也会回他的流沙河。
(二)三国逝矣,空遗憾
看完《三国演义》,感觉很遗憾,像朝着中国足球队呐喊一样,冲出亚洲了,却依然失败了。但中国足球还有时间去创造希望,完成梦想。而罗贯中和我心目中的蜀国,却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天空中。
我想起一句话:“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就会变成一群狮子;相反,一只羊带领一群狮子,就会变成一群羊。”如今想要反驳一下,蜀国中,诸葛亮的雄心和胆识可谓一头狮子,但蜀中无大将,鞠躬尽瘁,六出祁山却落得含恨而终的结局,可惜,可悲,可叹。而相反在魏国,由曹睿到曹奂的一只只羊的带领下,如狮的司马氏并没有顺从的变成羊,而是在最后吃掉了带领他们的那只羊。可笑亦可叹!
在剧中,刘备一行人等始终保持了正面的形象,且不论他是否是因为汉室正统,单和相国之后的曹操,继兄业且只守不攻的孙权相比,一个织席贩履的小人物能够结关、张,请诸葛,连逃难都要带着百姓,真不愧是一代枭雄,也正是阶级金字塔中最底层的人们追求事业的典范。所以作为后来人在重审历史的时候,有一种蜀汉兴,则三国兴;蜀汉灭,则三国灭的感觉。
(三)经典《创世纪》
说起来,《创世纪》是一部很玄的电视剧了,有着港版特有的离奇剧情,和吸引观众眼球的电视剧的通性。然而,看了《创世纪》,大家都反省一下,我们为理想究竟付出了多少?
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关于《创世纪》的评论,讨论叶荣添是该和霍希贤在一起还是和高美娜在一起的贴子超过了70%,讨论张自力倒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的超过了10%。而叶荣添是怎么在为我们演绎一出“追求理想,开创世纪”的经典却少有人谈及。
那么,《创世纪》倒底应该带给我们一些什么呢?为什么它不叫做谁谁的爱情故事或者谁谁的复仇记?或许爱情和恩怨情仇本身不只是为了充实剧情,同样也是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在我们身边有志强、颖欣、helen和美娜的身影,同样也有霍景良、叶荣晋甚至张自力的身影,只是情节少有这么夸张罢了。
有朋友问我:“你自问你的智商比叶荣添差多少?”不用说,差十万八千里,但我真正欣赏的并不是他炒股赚钱的眼光,而是他坚韧的性格和后半部里包容的胸怀。当然,剧情中的勾心斗角也时时刻刻的警示着我。
后记:
我写了这篇文章,只是以我个人的喜好和观点总结的一点东西,或许多年后我再看它们的时候又会持另一种观点,但就像有一条路——我们曾经是这样走来,怀里揣着它们带给我的一切。
-全文完-
▷ 进入鹏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