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主要讨论一下东周以后的散文。
西周时代的散文是很质朴的,就其对事情的论述而言,文体就集中在了诗歌方面。(主要为《诗经》)到了东周之后,社会经济的普遍发展,导致了宗族制度的的破坏;大国疆域的扩张,社会关系逐渐复杂;同时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这样的情况下,质朴的西周散文就无法记述现实的社会生活,即便是《尚书》、《春秋》,的方式方法也难于表达清楚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于是历史散文的结构和规模便逐渐扩大起来,且逐渐趋向完美。语言的运用;技巧的表现;人物的刻画,都显示了极高的成就。这些都可以从代表性的《国语》、《左传》、《战国策》这三本书中看出。
(一)国语
国语是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重要的历史记录文献。起于周穆王,终于鲁嫌公。到汉代人称春秋外传,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国语记言非常畅达;叙事非常翔实;重要人物的描述深刻生动。如晋语里论述骊姬谋害太子申生的事情。关于骊姬的阴险歹毒;献公的偏爱;里克的奸诈圆滑;申生的懦弱无能都表现的恰如其分,栩栩如生。又如越语里写勾践灭吴,从败吴到退吴到灭吴的多方谋划到艰苦的奋斗,既具体又赋予极强的感染力。这些都是国语里极其出色的文字。从散文的发展历史来看,它包含了各国的历史事实,社会的经济生活,长篇的叙事论述,比较春秋一书,它已经有了极强的进步。
(二)左传
秦以前的历史散文成就最高的就要是左传了。这是一部文学价值极大的历史学巨著,现代普遍认为它是左丘明写作出来解释春秋的。他用生动的语言,流利的文笔,把二百四十二年的复杂社会史实具体而又生动的描绘了出来,写的是了如指掌。他不仅仅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主要活动,贯彻了民族的思想;而且还反映了民本的思想,表现了极高的正义感和对人民的关爱。现代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左传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它最突出的文字描写第一是记述辞令——尤其是外交上的辞令:本来春秋时期的各国外交因为形势的需要已经变化的极其复杂,结盟、战争、地位的转换变的极其频繁。而这些事情的成功外交使臣的言辞变的极其重要。左传记述的外交场合中犀利而又微妙的辞令常常让我们击腕称赞。如:子产献捷、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问鼎之对……都记述的从容不迫,娓娓动人。这些也正反映了当时的外交状况,也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矛盾斗争。第二是战争描写: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极其频繁,规模大的几次,交战双方的情况都极其的复杂,本来是很难论述的问题,而左丘明却非常善于此种描写。秦晋的韩原之战、晋楚的城濮之战、秦晋淆之战、晋齐的鞍之战、吴楚柏举之战……都描写的头头是道,会声会色。紧张变化的交战场面,错综复杂的双方内幕,无不跃然纸上,历历在目。这些固然反映了左丘明的文学功底,同时也反映了先秦散文在西周散文基础上的极大进步。
(三)战国策
战国策的原著现在已经无从考察了,现在我们一般认为战国策为汉代刘向所著。全书总共有三十三卷,分别记述了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的社会事件。上接春秋,下到秦灭六国,记述了二百四十五年的历史。这个时代是兼并剧烈,错综复杂的时代,也是“纵横参谋,长短交接”的时代。春秋以后七国崛起,相互征战不遗余力,国际形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强国希望统一天下,弱国希望保全疆域,而这些目的的达到都需要帮手。于是那个时代的谋士、说客、变成了争相收养的对象,出谋划策、游说结盟。因此这部书中充满了纵横家的言论、计谋,这也恰恰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真实历史面貌。但是这还不是战国策的重点所在,他的重要而又精彩的是那些“谋夫之语,辩士之端”。如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庄辛对楚王,鲁连帝秦之辩……曲折微妙的言谈,犀利的语锋,现在读来还有“可喜,可观”的感觉,由此可以看出他那极强的说服力了。辩士的言辞是极其幽默而犀利的,其中寓言的运用也成为了战国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时代不同了,现实不同了,表现的手法也不同了,比较一下战国策要比国语高的多了,这也正是历史散文随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5-5-27 18:59:1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拉萨的天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