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读书的地方,读书的地方当然只需要孜孜不倦的读圣人书,专心致志投入学习之后,就无需埋怨校园活动场所的或大或小了,否则,在别人看来那叫心猿意马,是不务正业的征兆。因此学校可以理直气壮地把防微杜渐解作校园小的原因,并且敢在和他们心胸一样狭窄的操场上高挂“运动第一”的口号。
中国的教育是独树一帜的。既然大夸海外教育如何素质化,但就是“我行我素”,继续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方针”。反正国情不同,办奥运以“发展中国家”的名义,进世贸也是以“发展中国家”的头衔,而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所以教育当然可以以“发展中国家”的名义来避免盲目的仿外。也许文革时期推崇知识文化过于如火如荼,后来竟化“知识”为干戈,弄得风声鹤唳,难免给现在的教育者们留下阴影,教育便风雨飘摇地成长,虽然阻碍重重,但也是会能蒸蒸日上的。
中国习惯了考试捡人才。考试,从另一角度而言,便可以说是一种国粹了。而学校是不喜欢教育上有太大的变革。因为一个名校之所以功名显赫,是由于立校之悠久,而教育的改革是所有学校一齐的从新研学,老校只不过是对旧学术研究之深,到头来要创新——都从起点开始,本质上老校是与新校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继续有名,也只不过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招牌罢了。
学校是这样号召的:“于人于己,也尽义务的自豪,更尽权力的骄傲。”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谁都知道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谁也都知道高考对我们身临其境的人而言将是唯一的出路!
不过,“勤奋”二字倒不是都能有幸成为每个人的座右铭,没有了“大跃进”的规模,勤奋的人当然能实现“皇天不负苦心人”的承诺,所以勤奋能学好这已经成了真理。莘莘学子不免会掺有“南郭先生”。他们学习逍遥自在,说不好听点就是在“混日子”。然而,“南郭先生”中又掺有一群“卧龙”,一条条“混江龙”的成绩不比勤奋好学的“高考主力军”逊色。为什么?智商高呗。
他们轻视一切以勤补拙的“笨鸟先飞”者,认为勤奋是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只要肯去努力。有些事情是不必“勤”的,那会自讨苦吃,过犹不及。他们坚信:学数学学到陈景润那样不懂生活,倒不如充耳不闻1加1等于几;岳飞精忠报国,勤操苦练,最后也不过是“赢”得了“莫须有”的死奖。要知道,牛顿再伟大,最后也是学到成为宗教迷信的疯子。
的确,热极生风,物极必反。
勤能补拙。人的智商本应差不多,但人之有别,偏偏此短彼长。同一片蓝天下,成绩的参差说明了两件事:智商和勤奋。
智商,乃天赋。记忆力好,理解能力更是融会贯通。因此学习不费劲,一些人也就不用劲了。上课,即休息也。老师已无法再说他(她)们什么了。因为老师可以教的,他(她)都懂。也就只好自行讲课。他(她)于是闭目养神,卧桌而睡。天资聪慧,是龙。常卧桌而睡的“龙”,是卧龙。
卧龙有恃无恐,对“勤”不屑一顾,而且轻视以勤补拙的笨鸟先飞之流。并且卧龙自诩:“不鸣则矣,一鸣惊人;不飞则矣,一飞冲天。”然而,事实亦是如此。只是卧龙“与世无争”罢了。所以我得把“卧龙”重新诠释:
卧龙者,非凡人也。智慧超群,二十一世纪诸葛亮也。当今课桌可赛南阳茅庐。一日知三秋,玩而对世不恭,亦能平步青云;一枕梦黄粱,学而不时习之,亦能独占鳌头。海纳百川,不计成绩之得失;与世无争,不抢学习之时间。卧桌而睡,学有所成;视勤如笨,逍遥自在。
有人叹之:既然智商与天俱来的高,何不捷足先登?若天才勤奋,岂不是慧鸟先飞?那不是能取得比当前更大的成就吗?
卧龙,天资聪慧,岂有不懂。试想:三国时卧龙慧鸟能飞,也是刘备刘皇叔他三顾茅庐啊!在二十一世纪里,卧龙在学校放纵恣准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是韩愈所说那样:“天下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谁又是伯乐呢?是老师。但不是所有老师都能“相卧龙”。因为,老师倒对卧桌者非常厌烦,所以包括卧龙在内“一视同仁”。
花季在校园慢慢葱茏,雨季在高中缓缓狂花。卧龙们都不甘平凡,却又能说谁不叛逆呢?
他们学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忧愤;他们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他们学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潇洒;他们学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解脱。
卧龙?卧虫?
不羁的血性,高瞻的人生,自信的风采,大量的气度。说他们是“龙”,的确是“龙”,说他们是“虫”,也无外乎是“虫”!
卧龙?卧虫?
馨绕黄粱梦几回?
白日卧桌亦诸葛;
神算不知后悔时,
不学无术臭皮匠。
话说回来,世俗上的确流传着一句“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谚语。此话从“人多力量大”的角度来理解是有道理的,但换而思之,当年刘皇叔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却不去找三个臭皮匠取而代之来做军师?岂不简单实惠?倘若刘备预知并深信这句谚语,那么,就说不准是否仍然还会有三国鼎立的出现了。如果诸葛亮是“龙”,那么臭皮匠就是“虫”了,可见龙和虫的区别。
卧龙不知自己是虫,卧虫只知自己是龙。“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就这样,校园藏着虫,卧着龙。卧龙只会卧桌,不久变成虫。然而虫要变回龙,也只能望穿秋水地呻吟道:“我劝天公虫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然而,这地方或许只适合龙结蛹化虫…嗟呼!卧龙?卧虫?
本文已被编辑[紫色菊]于2005-5-20 23:47:5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萧籍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