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乱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时代的更新,必然带来经济、科技、文化上的更新。无疑,这个过程是艰辛而有创意的。《远和近》作为诗中的一员,同样地反映了诗在新时期下发展的一步,它刚刚从灾难和耻辱中解脱,依然含着当时的历史阴影,是在无比失落中寻找着真善美,茫茫而求索的心境,还包含着对昨天的忧伤,夹杂着对明天的惆怅和迷惘。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之一,它通过诗人独特的眼光描绘出诗人自我内心世界并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是诗歌发展的趋势。
诗的前一部分我不想多说,单是“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就可以让我们无言而折服,它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样精简而颇具哲理性,又更接近现实,很值得我们大家玩味欣赏。
是的,每入深夜,万籁寂静时,我会默默的坐着,听着邓丽君的歌曲,喝一口漓泉矮炮,或者看看碟,置身于影片中,读读小说,游在刀光剑影英雄侠气里,体会其中的物是人非,风水年华,我总是越来越迷惑:谁远谁近谁是谁非谁重谁轻?
人们常说,人与人之间,尤其是相爱的人之间,应该互相了解,最好做到两者之间彼此透明,心心相印,恨不得心情也不分你我。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着,风轻云淡的日子,花前月下的轻声低诉,一起走过的岁月,我重复着你的脚步你踩着我的脚印,我们举杯共饮,互诉人间酸辛,互道明日美好,互换心灵……我们以为天下最能了解自己的人和自己最能了解的人非对方莫属。然而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对方的声音模糊了,自己怎么像做了场梦一样压根儿就不认识对方了,一时间,对方变得好陌生,只是隐约地感觉他曾经多么重要,曾经!看着他依旧未变的笑容,感觉他离自己好远好远。我以为,这便是〈远和近〉最得意之处,它暗示我们,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理解的整体,事实上我们能做的仅是尽力地去理解别人,仅是追求别人对自己有更多的理解。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窥透别人的心灵,即使是最知己的知己,最多能做到的也仅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这首诗便是依照了这种心灵事实,把诗人心中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从这方面说来,诗人不仅是一棵感情的种子,而且这棵种子还含有一点忧郁和感伤。
我们虽然知道福不一定是福,祸不一定是祸,知道看得见闪电不一定有雷鸣,也知道狂风不一定夹着骤雨,然而,我们总是习惯了习惯,伤心就应该会欲绝,花开了就应该会结果,我们总是无法把一个人艰难奋斗时的雄壮跟他的日常琐事联系在一起,诗行间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缘故,从这方面说,远或者近只是一种心灵感受,也可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在特定的社会背景里,诗的字里行间也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现状思索、追求的气息。还在忏悔中的中国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是大家还在猜的一个谜,这个谜似乎已有答案,仔细一想,忽又捉摸不定。草色遥看近却无,也许远一步,我们就可以把草色看清,诗人也许在遗憾:中国应该走得更远。
总之, 这首诗至情至理,但是,仅此拙见它依然未到桃源深处,依旧未豁然开朗,它似乎还暗示着什么……
-全文完-
▷ 进入姜晓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