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双龙寺已是两年前的事了。那时,北方肆虐的沙尘暴笼罩着正在古庙遗址上复建的寺院,看来沙尘也想尘封那久远的过去吧!
这座乾隆帝御賜过的古庙,文化大革命被夷为平地,只有门口的一株老柳和散乱的几根古旧石条,告之历史的久远。传湛、传法二位师傅发愿重建,对于两位年轻的僧人,可想而知复建的艰辛。
此次重游,带着几丝随意的闲情,只想小住几日而已。
在这夏日清风中,远山近树映衬着朴素的寺院。进入寺来,行行柏松、簇簇鲜花,掩去了塞北的苍凉。二师傅传法一身洁净的僧装,热情地向我们行了见面礼。
进寺上香,对我的不规范行礼,老朋友传法倒是悉心指教,在禅意浓浓、宽敞明亮的客堂闲叙了一会,赶巧大师傅传湛为一家故去的老人做超度佛事,有几分新奇的我也加入了行列。
梵唄音乐伴着杳杳清烟,慰济着大殿内的僧侣及居士的心灵,也慰济着故去人的在天之灵。看着宁静祥和的僧人,缓缓地踱着,有条不紊地履行着繁褥的程序,僧人们的端庄、恭敬,使我不由肃目,那肃目中真的有几分缥缈和祥和。大磬、引磬、木鱼等几种法器合着含佛性节奏的竼音,合着僧人居士唱颂的经文、缓缓的在殿内流淌。香炉内的缕缕清烟,也是直直的升到高处后打了几个杳杳卷儿,似弹出了几个音符,也合着这殿内的竼音,飘去了佛国。尊尊佛像端庄慈祥地注视着这一切……
对于寺院及僧侣我并不陌生,这些年也闲游多处,不乏佛门朋友。但对于佛教及僧众只是朋友间尊敬,而谈不到崇信和崇敬。但今天,在这塞外偏隅一角的小寺,我感到了一丝气息,那是“神圣”的气息。
大师傅佳湛谦逊地与大家研习着,拿他的话讲:也是在摸索着学呢!也希望有一天遇见一位高僧大德,他率领这些弟子,去潜心求学,以增长智慧、福报。一个挂单的老僧人静静地坐在一旁似乎睡了,但均匀滑过手中的念珠,在告之这是一尊修行的佛。
他们基本属于净空法师讲的“录派”僧侣,也就是“录音机”“录放机”作为重要教学工具,但毕竟有局限性。大师傅传湛感触颇深曰:“有时受益、有时糊涂。”下课后,僧众们研习交流,弥补其不足。慧根有深浅,悟性有强弱,各自得到一份相应的酬报吧!
自小出家的传湛、传法,入佛门多年,谦和的面容告之内心的宁静。他们向我讲述僧侣们的执着功课,早晨3点起床,颂经佛堂。寒冷冬天长久室外撞钟那苦中苦苦的修行。传湛大师傅却祥和解释:“苦痛之中生长智慧,脑内一片清静,生出善法、善念,是一种幸福。”
清规戒律真的太苦了,当菩萨难啊!
学习是一种进步,学佛是一种“觉悟”、不怠功课“也是一种觉悟,他们这种执着的觉悟,更会得到极大福报。
经济上很是艰难,但一提及钱财却笑而不语,显示出佛门清贫中的清静庄严之心。长住的居士、香客就连做法事都是随喜布施。大师傅亲率弟子自耕自种的七、八亩薄田,也是他们一个很重要的收入。课暇时间辛苦侍弄得规规整整,苍翠茂盛的几个小菜园子,也是果实累累。
礼节不妨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僧人们的祥和、彬彬有礼,斋堂内对一粥一饭的敬畏悲悯之心,木鱼声引导念《金刚经》时的虔诚,这一切无不感染着我……
以前的僧家朋友,大都富足、甚至富有,可他们真是清贫、清苦,这是真正的修行啊!
缕缕温馨的月光散射开来,静静地笼罩着这塞外朴素的小寺。大殿的屋角,高挑着指向茫茫夜空。人们不会知道这里苦苦修行的一群僧侣,但佛会知道。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5-5-11 19:30:59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八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