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蒙阴煎饼原上雪

发表于-2005年05月06日 晚上7:57评论-0条

一说起山东,恐怕有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煎饼、想到大葱、想到了煎饼卷大葱吧。

煎饼是山东农民善食的主食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摊煎饼,也都要吃煎饼。不消说在乡村,就连城里也是一样,甚至包括大大小小的宾馆饭店都少不了煎饼。所以,当地便有“煎饼卷大葱,撑死老山东”的说法。

我曾经在沂蒙山区的蒙阴县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是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地方,是革命老区,当时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就在那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那里的人民为了中国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很多也很感人,到处都有,随处可闻。有名扬全国的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等等。而且,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徐向前、粟裕、许世友、谷牧和迟浩田等人都曾经先后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

在蒙阴,你随便地走进哪一户人家,都可以见到黄澄澄的煎饼。而且,无论是在县城那大大小小的市场里,还是在乡下小镇那三天或五日一次的集市上,也都可以在很惹眼的位置看到被主人整整齐齐摆放着的一摞摞的煎饼。真可以说,凡市井饮处,皆可见煎饼了。

作为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我,尽管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煎饼,也听说过煎饼卷大葱。但只是听那些吃过煎饼的人说说而已,自己当时是没有机会可以吃上一口的。味道到底怎么样,根本无从知道。任凭怎么样去想象,也还是无法体味得出来。

记得刚到蒙阴的时候,我有几些不习惯这里的饮食,尤其是十分的不习惯看这里的人们吃煎饼。同事们都是山东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当地的,每到吃饭的时候,就见他们每人拿出一摞或厚或薄的煎饼,取一张铺开,在上面放许多的菜,然后轻轻一卷送到嘴边,便大口大口嚼了起来。看那样子,很是津津有味,也很是滋滋之美。

而每一次,当同事们铺开煎饼的时候,都有一种属于煎饼所独有的混合着酸酸的甜甜的淡淡香味散发开来。于是,我的周围便到处弥漫着这煎饼的香味了。

尽管如此,但一看到如纸一般的煎饼,卷些菜,怎么琢磨都觉得不可思议,能好吃到哪里去呢。看着别人吃,自己便在心底直犯嘀咕。

热情的同事们,在每次吃煎饼的时候,都不会忘记劝我吃一些,有人甚至还帮我卷好送过来。我总是微笑着摇摇头拒绝了。

这样连着几次的盛情,让我实在是难却了,也颇有几分的不好意思。人家这么热情,而自己有几分太不象话了吧。于是,我便也学着他们的样子,铺开煎饼,放好菜,卷起来就吃。但实在没有吃出象他们对我讲的那么好的味道。干脆不卷菜了,就那么干着吃,试试如何。

由于煎饼很筋道,加上又基本上干的差不多了,嚼起来挺费事。尽管如此,但是慢慢的咀嚼,细细的品位,只感觉到那煎饼有一丝微微的酸,还有几分微微的甜。这微微的酸与那微微的甜参半在一起,让我感觉到味道挺不错的,有那么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真是让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么一干着吃不要紧,居然吃上了瘾,而且是收不住了。打那以后,我便象大家一样几乎顿顿都离不开这煎饼了。人家卷菜,我什么也不放,就那么干着吃。自我感觉也挺不错,心里也美滋滋的。而同事们却都笑我这种吃法,说不会享受。我反唇相讥,其实,我倒觉得不会享受的是他们,而不是我。好端端的煎饼不吃,为什么偏偏要卷菜?真是糟蹋了好东西,也糟蹋了好吃法。

既然吃上了瘾,关于煎饼的话题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当地人告诉我,煎饼是由玉米面或小米面经发酵后在鏊子(一种下面有三个腿的平面铁锅)上摊成的薄薄的饼。

摊煎饼时,先得支鏊子。用硬泥糊一个圆形的框,留一个门,顶上再留三个缺口当烟道,然后把鏊子扣上,圆框的左边底部留一个孔直通鏊子底,用来放风箱。圆框的中间均匀地放上几根炉条用泥糊好,鏊子就算支好了。

确切地说,摊煎饼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做“滚”,另一种是“摊”。“滚”出来的煎饼质地较差,大部分是地瓜干的。在“滚”之前,先得把地瓜干拉成面,放在大盆里用水浸透,泡上一段时间,把地瓜面里的黑水泡出来,再用涝布(一种粗布)制成的袋子把黑水过出来。之后,把经过过滤的地瓜面团成一个大团,放到烧热的鏊子上,沿外圈把鏊子滚满,再用竹子制成的劈子挡几下。经过如此一挡,煎饼就撬边了,揭起来放到用高粱秫秸串成的盖垫儿上,一张煎饼就算摊完了。煎饼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叠。经过几折后叠成长方形的样子,放到盆里或者瓮里盖好,放上几个月甚至半年也不会变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煎饼的用料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现在的煎饼是用小麦、小米、高粱或香米摊成的。质地比起先前的要好的多。不过,这种煎饼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比如摊小米煎饼吧,得先把一半的小米煮到八九成熟,掺到另一半小米里,称作兑伴。也可以加点豆子之类的,再用磨磨成不稠不薄的煎饼糊子,用舀子舀着倒在烧热的鏊子上,均匀地摊开。然后用劈子在鏊子上反复的抿,直到抿干。再用抢子(类似与铲子的一种餐具)沿鏊子边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来放好,这种制作办法比起“滚”来慢得多,差不多要慢一倍的时间还多。但这种煎饼比起“滚”出来的煎饼要好吃的多,它薄如纸,咬到嘴里就化。据说,有当地人到江浙沪一带出差,吃这种煎饼,人家还以为是在吃纸呢。

如今,有经济头脑的人已经把煎饼当成一个产业去经营了。研究开发出了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的高粱煎饼、荞麦煎饼,还有适合多种人口味的香米煎饼、柿子煎饼、野菜煎饼等几十个品种。而且是一路畅销,市场直打到北京上海。还飘洋过海到了外国,并且是供不应求。

但是,摊煎饼是很繁琐也很辛苦的活。一天下来,又热又累,就已经让人受不了了,会累得人腰疼腿酸脖子也困。特别是在酷暑难耐的夏日,天气热得厉害,更是让人难以忍受。

虽然摊煎饼如此辛苦,但当地人告诉我,在战争年代,这里的人民就是用煎饼拥军支前的。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硬是冒着枪林弹雨把一筐筐的煎饼和一壶壶的水送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送到了亲人解放军手里。

那个时侯,这些朴实善良的蒙阴人民就是“滚”煎饼的。虽然累的要命,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全国的解放,也为了人民未来的幸福,他们顾不得腰疼腿酸也顾不得脖子困。大人摊,孩子也摊;家家都在摊,户户都在摊。白天在摊,夜里也在摊。日日不停,夜夜不歇。

就这样,一张张的煎饼摊了出来,一筐筐的煎饼摊了出来。

就这样,一张张的煎饼送到了前线,一筐筐的煎饼送到了前线……

这一张张的煎饼,看起来是多么的普通,多么的不惹人眼。但是,就是这一张张普通的不惹眼的煎饼,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生活艰苦的岁月,却有着不同于寻常的意义啊。

试想一下,在当时那饥饿与贫困相互交加的年代里,一张煎饼意味着什么?那是人民的口粮,那是人民的命根啊。大人们吃不饱肚子,干起活来,没有一点的精神没有一点的气力;孩子们吃不饱肚子,不说影响发育吧,整天饿得哇哇只哭,就已经让人受不住。

而这些善良的蒙阴人民,这些淳朴的蒙阴人民,宁愿自己少吃一口,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却把这一张张的煎饼送到了前线,送到了战士们手里。

他们知道,解放军战士们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够上前线去打仗,才能够打胜仗;他们知道,也只有解放军战士们吃饱了肚子打了胜仗,革命才会成功,人民才会过上幸福生活,子子孙孙后后代代的幸福才会万年长久。

所以,这煎饼饱含着蒙阴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深热爱,饱含着蒙阴人民对革命的大力支持,饱含着蒙阴人民对中国解放事业的无私奉献,饱含着蒙阴人民对未来中国坚定不移的信念。

在某种意义上,不消说那些在战场上洒尽鲜血的蒙阴战士,不消说那些在战场上抛却头颅的蒙阴战士。单单这煎饼,就可以如是说,蒙阴人民送的绝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煎饼。那是蒙阴人民从自己的嘴里掏出来的口粮啊,是蒙阴人民在用自己的生命育养着中国的革命呀。

无须去问,那沂蒙六姐妹记不清楚到底送了多少煎饼;无须考证,那孟良崮战役中的将士也记不清到底吃了多少乡亲们送来的煎饼。

还有,那些老一辈革命家肯定都吃过煎饼。不仅吃了,而且还是吃了不少呢。要不然,他们怎么战斗,怎么工作。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这普普通通的煎饼,不仅养育了这个地方的先人,也养育着他们的后辈。而且,还养育了中国革命。

我想,这蒙阴煎饼是不是该进入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也该载入中国革命史册了。



2005年4月21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原上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我去过济南,吃过山东的尖饼,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