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家里条件很不错,小朋友总是很喜欢去我家里玩儿。我在家里吃的穿的都是最好的。父母时常把我穿过的衣服送给别人家的小朋友,收到衣服的人家也很愉快,而且还给几个孩子轮流穿下去。许多人家对我们家都是感激与称道。我那时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也不知道节俭。只要稍微不喜欢的东西就往外扔,我也时常送东西给别人,不过我总是给别人新的东西,我不喜欢的就直接扔掉。那时我还很小,以为父母小气所以才给人家旧的东西,他们为什么不买新的礼物给人家呢?
世事无常啊!在我13岁那年,我的外公去世了。家里的景况一日不如一日。父母也在那一年离开了我。转眼间我失去了可以赖以生存的一切。我已经无法用任何语言来描述我当时的窘境。我去了一家新开的皮鞋厂学徒,生存是我最基本的需求。我没有条件每天换衣服了,没有随便可扔的物什了。我成了别人施舍的对象,鞋厂的老板娘经常给我许多东西,当然也有衣服,都是旧的。我思想顽固的很,想起当时老觉得父母小气才给人旧的东西,根本就是看人家不起。在我眼里,要给就给人家新的,要给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的做人的宗旨。
我从来没有接受过别人的施舍,我认为他们可怜我才施舍于我,我不能接受。给的次数多了,被我拒绝的次数也多了。有一次老板娘从浙江诸暨探亲回来,拿出一件崭新的风衣问我:“是不是嫌弃我们以前的东西是旧的,你看这是我们特意为你买的一件新衣服,一定适合你的。这是我们的心意,收下吧。”我收下了,心理并不开心,好象心事被他们说穿,也好象再没有理由拒绝,也许因为这件风衣确实是新的。
我在大家的帮助下,手艺日渐精湛。出师后我到深圳工作,生活逐日富裕了。我一直坚持我的观念:不接受人施舍,也不施舍于人。除非乞丐,可是我在施舍乞丐的时候只是可怜他们,并不是真的因为爱着他们吧。我对于施舍与爱的界定非常敏感。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说的是出家人的故事。尼姑与和尚出家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在红尘中的私情小爱无法参透,所以他们选择逃避。逃离尘世后就要转移精神寄托,化私情小爱为人间大爱。每日吃斋念佛都是为世间与己无关的人,难道他们出家了就变的无情了吗?其实和尚与尼姑在出家后的行为才是大情大爱,近乎我们说的博爱。他们为素不相识的人祈福就是爱的表现,虽然他们最初出家是为看破红尘,虽然他们的爱无法让人切身体会。
在深圳搬了一次又一次的家,自己选用的家具电器也逐渐更新。我已经不会随便扔掉自己不要的任何东西,每次搬家我都会把那些很完好但我认为过时的大到电器,小到衣物很认真的整理好,或是送到福利院,或是打电话捐到有需要的地方。我已经不去划分施舍与爱的定义了,我想在施舍中已经包含了爱,无论相识与不相识,施舍与爱是不需要计较的。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5-4-29 19:49:56修改过
本文已被编辑[redyfeng]于2005-4-29 20:27:5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纯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