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的变数
1978年春天,具体时间记不起了,应该是3、4月间吧?
由于当时的各种特殊性,最重要还是因为十年动荡之后,百废待兴,作为这场灾难的重灾区——各类学校,从中学到大学,校舍、教育设施严重被损,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恢复高考以后大学,还没有做好迎接新生的各项准备。故而,那一年并没有按照正常的入学时间,在9月份安排大学新生入校,一直推迟至次年,也就是1978年的春季才入学。同年,恢复高考第二届被录取的大学生,在秋季入学。这样一来,恢复高考后的两届新生,实际上都是在1978年入学的。我们首届恢复高考的新生,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届在春季入学的。
由于我的政审被人为拖延了时间,致使我的录取变得充满戏剧性。现实被通知重新政审,重新政审的材料再一次送到我所报考的学校时,因为我所报学校不是全国重点,就是省重点学校,已经超过了他们录取时间。但是,我的成绩在当时已属十分优秀,仅语文成绩而言,就是当时所在考区的状元。招生办公室非常慎重,还是将材料送到了省重点大学,西南师范学院。正巧当年西南师范学院,为了接受跟多的新生,在四川各地增设了大专班。其中位于泸州的宜宾教师进修学校,也有一批大专班,特设了一个分校。我被这个分校录取了。
由于,三番五次的折腾,这份录取通知书,自然迟迟未能送达我的手上。转眼已经几个月过去了,我彻底感觉到失望。
说心里话,当初去参加高考,完全没有考虑会录取,实在是因为朋友的再三劝告,可谓盛情难却,才勉强参加了高考。这位朋友是我们同车间工友,是位女性,她叫董芷英。她也是同年与我参加高考的,可惜因为临场发挥失常,成绩非常不好,没有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
我真正开始认真应对这场终身难忘的大考,要感谢我的这位好姐姐。我们在短短40天的复习期间,曾经废寝忘食一起昼夜不眠地刻苦攻读。我是在她的鼓励下才去认真复习,参加高考的。却没有想到造化弄人,我以优异成绩冲上了录取线,她,还有其他47名参加高考的青工全部惜败。
当我得知自己已经上了分数线的那一刻,上大学的梦想,在那一瞬间,成为我生活的唯一希望。然而,一纸政审复查的公文,几乎彻底粉碎了这个美丽的梦想。只是这一回,我不甘心了。我希望参加第二届高考,我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了第一次高考的经验,一定可以在第二次取得更好成绩。
于是,我在得知需要重新政审的通知后,立刻设法与在北京的母亲通了长途电话。刚刚恢复领导工作的母亲,给了我最坚决的支持。她得知我希望请假复习,参加下一次高考的决心后,马上表示同意,并叫我马上请假返回北京,她要专请相关老师来辅导我复习应考。
就在我紧锣密鼓做着回北京复习应考准备的时候,一份录取通知书到了厂部传达室。刚刚平静的厂区再一次沸腾起来,我的心也重新泛起涟漪。我该怎么办?是放弃这次录取,做好充分准备,再参加一次高考;还是接受现实,去就读这个西南师范学院的扩招班?我骑虎难下了。朋友、工友、家人,纷纷来到我的小屋,各种建议五花八门。最后,我还是又给母亲打了一次电话。也许因为从小习惯了吧,每到这种关键时刻,我唯一信赖的亲人是母亲。
我和母亲共同作出了决定,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我还是接受这次录取。
其实,这真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次年的录取比起第一次,竟然下降了数倍!曾经和我一同参加过第一次高考的青工中,有8人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其中有4人被各类大学录取。还有曾经与我同年参加高考的小姨子,因为和我同样的问题政审不能通过。当然,因为秦达远是她亲生父亲,影响自然也大了许多。我是二次政审,她居然根本失去了机会。到1978年,因为秦达远平反已经基本成为定数。小姨子参加第二次高考,成绩低于第一次,却还是被录取了。可见,我如果果断放弃这次录取,返回北京复习半年,必将会以更优异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全文完-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