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木兰辞》,就是描写隋朝大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的故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写木兰在家织布的情景,“雄兔脚扑朔,雌兔脚迷离,雌雄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描写木兰男扮女装在军营与那些男士兵一起,没有人知道她是一个女儿身。这两句是我时至今日还能倒背如流的句子,可见学生时代的我读书是多么的用功了(一笑)。由于课本里有《木兰辞》的课文,再加上民间流传着有关花木兰的故事,使这个神奇的女扮男装代父出征故事充满了传奇与神秘,人们对花木兰这个人物既是佩服又是赞扬。
据民间的传说,说花木兰的故乡是湖北的黄陂,以前叫黄陂县,现在划入了武汉,就是黄陂区了。黄陂有座木兰山,就是根据花木兰的传说而得名。身边有很多迷信的人都喜欢去木兰山烧香,据说那里的菩萨很灵验。但是我们这里也流行着一句谚语,叫做“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就是说,你到木兰山去烧香,去求菩萨保佑,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离木兰山远的都说很灵验,离木兰山近的,都说不灵验。其实,这也折射出一个市场的规律,离自己远的东西总是好的,身边的东西都不好。比如你去买东西,其实你身边的商店里有那个东西卖,但是你却不在就近的商店里买,而是去远一点的商店里买,因为你认为那个远一点的商店里卖的东西好一点,近处的商店你却不是很信任。这也是“木兰山的菩萨心理”在作怪。
据老人们说,去木兰山就是去拜菩萨的,这叫做“造木兰”。造木兰有一个规矩,就是说一去就要连续去三年,不然就对人不好。也许,这也是造木兰的一个“潜规则”吧,一般一个旅游景点,去过一次就不会去第二次的,让你连续去三年,也许是木兰山招揽生意的一个手段吧,每个人都连续去三年,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它的人气,也就提高了木兰山的收入。听说去木兰山烧香,你一定要许一个愿,就是把你心里最想得到的在菩萨面前默念出来,让菩萨帮助你完成心愿。当然所许的这个“愿”一定不是很平常的愿望,有的是今生错过的东西,有的是凭人力所达不到的东西,所以就要去求菩萨。
去过木兰山的人都说那里香火很旺,每天都是从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去的人,人山人海,蔚为壮观,他们都是去烧香拜佛的。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愿望,去求神灵保佑,有求财的,有求官的,有求福的,还有身患顽疾去求神保佑祛病消灾的,当然也有那些善男信女想预知人生未来的。据说木兰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乞丐特别多,很多叫花子在那里跟你“要钱”,就像进入了“丐帮”一样,到处都是“衣衫褴褛”的“净衣帮”弟子。他们提醒我要多准备一点零钱,到时好打发那些“丐帮弟子”。不过,那些“丐帮弟子”还好打发,一元钱一个就可以搞定。
跟同事们一起去“木兰山”自驾一日游,我们在网上选定了去“木兰天池”,因为木兰天池是木兰山旅游的三大旅游景点之一,因为是“一日游”,时间有限,就没有选择那个“烧香拜佛”的所在,而是一个纯粹旅游的去处。这样也不用去理睬那个“潜规则”了,去一次就够了,不用连续去三年了。
我的一个朋友家在江西,最近正好在家里休息,于是喊她跟我们一起去自驾游,她欣然答应。她开着车,载着我和另外的两个同事出发了。由于从来没去过黄陂,对那里的地形也不熟,她问在“导航”里怎么输,我说就输“黄陂区木兰山”,她就输入了“黄陂区木兰山天池”的地址。坐在一旁的一个小男孩,我同事的孩子,他大声地“纠正”我们说你们都是怎么读书的?明明是“坡”你们怎么读成了“陂”?是“黄坡区”,你们连这个字都不会。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们都哈哈大笑,他也得意地大笑哈哈。随着车子的快速进发,“导航”里是不是就有语音提示,“黄陂区”几个字也时不时震动着我们的鼓膜。那个小男孩问都到了哪里了,我打趣他说都到了“黄坡”了,他说应该是“黄陂”,我说你不是说是“黄坡”的吗?他说是“黄陂”不是“黄坡”。
未完待续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