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大学之二
我在如临大敌的高考考场里,轻松异常的完成了第一门语文考试。作文是一篇短文的读后感,字数800-1200字。我180分钟的考试时间没有用完,就第一个交卷退出考场。我心中有底,成绩不会低于85分!我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战略目标。
下午的政治考试,我还是非常轻松自如的应对过去,因为卷子上那些时政考题,我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于心。我又一次顺利考完,提前离开考场,估计达到目标是肯定没有问题了。
第二天上午的数学考试,我是怀着心中无敌的态度去参加的。我早就打定主意,拣会做的做,不会的全部放弃!打开考卷我心中一喜。因为我发现其中有一道十分的大题是因式分解,共有5道小题。还有一道是平面几何,分数25分,也是5道小题。我马上来了精神,这些是初中的教学内容,是我当年的拿手强项!想到年我解因式分解和平面几何是出名的快而准!
我伏案疾书,三下五除二,不到20分钟就解决了战斗,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不会有错!“我白捡了35分!”这就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
再看其它内容,一窍不通了。我也懒得白费精神,再把那两道题目很认真的检查了两遍。到了可以交卷的时间,我婉言谢绝了监考老师的好意,交卷退场了。我要留出时间出去看看历史和地理,迎接下午最后一场考试!
我一身轻松在下午的考试中圆满完成了全部题目,并且很自信平均分成绩不会低于80分!
我知道自己成功了,我自己已经估计保守成绩达到了280分!远远超过了自己制定的战略目标整整40分!那一年,根据行内人士预计最低录取分数线应该在240-280分,我应该达到了基本录取线。
那一年的录取比例是很低的,前面我已经收集到了当年的统计数据,参加高考五百七十万考生,录取二十七点三万人,录取比例不足0.048%。一百个考生不到5个。我是属于我们工厂出去的考生,我们一共有97人参加那一届高考,其中有50名厂子弟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47名其它适龄青年。按照这个比例将有4-5人会被录取。这97名考生起码有96人和他们的家属亲人朋友们都在焦急的等待成绩公布。因为我是最不在意的,我一来是自信,二则也是有足够的打算,明年继续参加高考。
成绩的公布却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我的总成绩居然名列97名考生的榜首,329分的骄人成绩让大家目瞪口呆!除去数学我确实真的只有35分,其它分别获得了语文97、政治99,史地98,加上数学35,平均成绩82.25分。
我顺利的上线了,而且具备了可以被一类学校录取的极大可能。所有的人都为我高兴,因为我们厂97名考生,达到分数线的仅仅只有4人!47名青年工人考生,我是唯一的一个。
根据当时的规定,只有达到录取线后才有资格填写报考志愿书。我们一共只允许报考6个志愿,三个省外和三个省内大学。
填写志愿书的时候,我家的小屋真是热闹非凡。
自从我们遭遇火灾,我妻子又小产,夭折了双胞胎女儿,我们分配了一间临时的小平房。我自己亲手又在院子里盖了间小厨房,还打造了整套的家俱。大家可能不信,我年轻的时候可以做一手像模像样的木家具,直到现在苏州的家里,还有我当年亲手做的一架琴式书柜。
家,我收拾的像模像样,可我的心始终也不快乐。为了自己消遣,我在家里养了一群鸡、两只大白鸭,还有一群信鸽。连厂长都戏称我“海陆空三军司令”。我就整天和这些小动物玩耍排遣自己的心情。
直到得到我高考上榜的消息后,我的脸上才开始露出了微笑。填写志愿书的时候,车间的工友,一起参加考试的考生,还有我的师傅,车间主任,甚至连厂长都来了。满屋子的笑语欢声,大家七嘴八舌为我出主意,闹了整整一个通宵。
我至今清楚的记得自己报考的6个志愿:省外: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武汉大学图书管理系;省内: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大学历史系。
叫我没有想到,也是至今难以释怀的是,按照我当年成绩,而且已经被北京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双双录取的情况下,却因为政审没有在第一次通过而失去了机会!政审不能顺利通过,竟然既不是因为我自己,也不是因为我的父母,而是因为我的岳父秦达远还没有平反!姑且不要说他事实上是被一桩冤假错案所株连,就便那些罪行都是真的,我和岳父连见过面的机会都没有。有怎么会受到他的影响?因为我和妻子相识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一年了。
我在厂部政治处拿到了退回来的政审表,还有具体的重新填写要求时,忍不住勃然大怒。那张新的政审表上附着一张招生办公室的纸条,上面清清楚楚写着:“请认真详细填写秦达远的历史情况,对考生思想上的影响和考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我已经听不进去政治处主任和我说写什么,抓起笔就将表格其它内容重新抄写了一遍,在写到旁系亲属岳父秦达远时,我刷刷写下一行字“因本人从未见过秦达远,对他的历史情况不甚了解,更不知对本人的影响从何而来?又哪里来的认识?”
我一言不发写完将表格交给主任,不顾他的再三劝阻拂袖而去。我已经决定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只是我没有想到大约一个多月以后,我还是接到了西南师范学院扩招分校的通知,在改革开放的第一年,1978年终于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全文完-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